李娇娥:用坚韧织就“华服梦”(《会长传奇》专访之八)
人物简介:李娇娥,一位80后女企业家,祖籍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现任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服饰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华未来之星”中国青少年影视艺术人才展示交流活动广西组委会常务执行副主任,广西依悦茗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奢大娥·瑾”品牌创始人,广西南宁地区“盛世华诞·传旗联动”爱国活动发起人,上海树东服饰设计有限公司服装设计师。
李娇娥近照
一个从广西忻城贫瘠山村的少女,到民族服饰文化的守护者与创新者,李娇娥的人生并非坦途,而是一部以坚韧为经线、以热爱为纬线,在逆境中不断织就的传奇“华服梦”。
李娇娥被聘任为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服饰专业委员会主任
近日,李娇娥受邀接受了《会长传奇》栏目的专访,讲述了其用坚韧织就“华服梦”的传奇故事。
断裂的起点:泥泞中的觉醒
上世纪八十年代,李娇娥出生在广西忻城县一个贫寒农家。作为长女,她早早肩负起家庭责任,也早早种下了改变命运的渴望。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兴起了一股服装热,人们开始关注时尚潮流,追求服装的新颖和独特,于是父亲买了一台缝纫机,在家自学缝纫制作。在耳濡目染下,小学三年级的她就能用零碎布料制作布娃娃,并给布娃娃做出各式服装,自创的布娃娃以及服装深受同班同学的喜爱,从小李娇娥就展现出了对服装服饰的极高的兴趣与天赋,对服装的天生喜爱是她灰暗童年的一抹亮色。
初中毕业后,李娇娥考上了一所卫生学校,这是父母对她的期望,希望她毕业后回乡做一名医务人员,东拼西凑以及贷款学费把她送入了该校。然而,她知道,这并非她的理想,当她知道就算寒窗苦读,最终还是要回到农村工作,她毅然决然地决定放弃这一学业,偷偷怀揣着父母千辛万苦筹到的学费,中断学业赴京打工。
一年后,李娇娥因轻信给她介绍工作的一位大姐,结果辛苦打工所得的工资被骗得精光,这给了当时刚成年的她极大的打击。被骗光积蓄的她站在陌生街头,第一次尝到人性之恶的滋味,却也激发出惊人的韧性。面对绝境,“我怀揣着身上仅有的两块钱,义无反顾地跟着同伴去南宁谋生,当时连饭都吃不起,仅靠公司一天提供的一顿晚餐满足温饱,栖身之处仅是一张布满锯刺、连席被都没有的木板床。夜晚,疲惫的身体被木刺扎得生疼,我只能从公司里拿着订购的报纸当床垫,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回忆往事,李娇娥语气平静。
围城内外:“华服梦”的两次搁浅与蛰伏
后来,李娇娥进入一家国企服装专柜做销售员。下班后继续推销啤酒、月饼,每天睡眠不足五小时。因为她不仅要偿还父母为她读书时所欠下的贷款,还要供弟弟妹妹读书,所以每个月仅留两百块供自己基本生活。当条件慢慢稳定的时候,她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折点——缘分让她与一位事业有成的男人相遇,很快便双双坠入爱河,并走入了婚姻围城,首次将自己的“华服梦”搁浅,从此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安稳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第一个孩子的孕育与降生,她的婚姻出现了变故。一时难以接受的她,决定重拾自己的“华服梦”,于是离开南宁,带着孩子毅然选择赴上海交通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深造。在著名服装师、导师:王小红、金树东的栽培下,她的天赋如花绽放。更赢得了宝贵出国深造的机会,但就在即将毕业之际,却在课堂上忽然晕倒,血色素降到了20g/L(正常是110g/L-150g/L),上海多家医院拒收,并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她被迫中断学业学业返邕治疗,再次搁浅了自己的“华服梦”。
那时的她每月的输血量超过4000cc,暗红的血液顺着输液管缓缓注入静脉,像一条维系生机的丝带,每月准时缠绕住她单薄的身躯。三次介入手术,三度尝试,三度落空。介入的探针在体内划下寻找生机的轨迹,却次次导向冰冷的终点。三次介入的努力,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只换来三圈扩散的、令人窒息的绝望涟漪。那扇被寄予厚望的生命窄门,在眼前,次第关闭。每一次手术台的无言宣判,都在累积着铅块般的绝望。可能是上天眷顾,就在她以为终将被黑暗吞噬时,命运的微光穿透了阴霾,她遇到了她人生的第一位贵人,那位身着白大褂的医者,如同一束骤然闯入绝境的光,递来一份临床试验同意书。她望着纸上 “风险未知” 的字样,指尖抚过孩子照片里稚嫩的笑脸,毅然在落款处按下指印。面对生死,她把自己变成了特殊的“小白鼠”,用生命去赌医学的奇迹,最终在贵人的救助中,成功地从死神手里挣脱了出来!那一刻,她忽然读懂了生命的重量。ICU里冰冷的仪器,终究抵不过家里台灯下的暖暖光晕;手术台上的惊心动魄,远不及深夜替孩子掖好被角的温柔。经历过生死的她知道家庭才是最重要的,在人生的岔路口,李娇娥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让事业与陪伴在孩子身边并行不悖。于是,她投身艰苦的水果种植业,让汗水滴落成滋养梦想的甘露。在每一株果苗的抽枝发芽里,在每一颗果实的成熟甘甜里,书写着一位母亲的坚韧与浪漫——既守护着孩子的童年,也浇灌着自己的果园之诗篇。
一干就是八年。这八年,是身体力行的双重耕耘:白天,她是穿梭于果园的农人,皮肤被烈日晒得黝黑,心中却烙印下“土壤不会欺骗耕耘者”的朴素信念;夜晚,她是挑灯夜读的自考生,在账本与设计图间切换……最终拿到上海东华大学的毕业证书!那不再仅仅是一纸文凭——它是无数个长夜秉烛熬煮出的智慧琼浆,更浸润着果园深处最本真的泥土芬芳。
上海交大的恩师,痛惜明珠沉泥,不忍锦绣蒙尘。于是以伯乐之明,行巧匠之功,将她深耕泥土所获的坚韧与质朴,化作回归霓裳的独特经纬。恩师亲手拨开遮蔽梦想的云雾,引她重拾那卷未完的华服长卷,让被掩埋的才华,终在布匹之上流光溢彩。
2019年9月21日,李娇娥作为“盛世华诞·传旗联动”广西南宁地区活动发起人,庆祝祖国70周年华诞,70个城市,同一首歌,同一着装,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全国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大型爱国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受到电视台及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并获得大众高度评价与赞赏。并在祖国70年华诞之际,成为中国文化管理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委员,这才开始重新点燃“华服梦”,创办了“依悦茗文化传媒公司”(寓意“一夜成名”),创立了“奢大娥·瑾”服装品牌,决心将半生对服饰的热爱倾注于此。
李娇娥联合全国各地相关负责人共同发起《我和我的祖国》大型爱国活动
李娇娥联合全国各地相关负责人共同发起《我和我的祖国》大型爱国活动
当事业方如嫩芽破土,人生的风暴却骤然再临。她再次受到了感情的背弃,但这一次她义无反顾的斩断了委曲求全的旧枷锁。为了三个孩子眼眸中清澈的未来,她做出了石破天惊的抉择——她将千万资产视若浮云,带着三个孩子毅然净身出户。安顿好孩子后,孑然一身走出曾象征圆满的家门,拿着身上仅有的64.11元,毫不犹豫的住进了办公室,一个炽热的念头却在心中升腾:当年揣着仅有两元孤勇闯荡南宁的少女,如今手握的可是足足三十二倍的“巨资”!更何况,身边依偎着三个血脉相连的小小星辰,这何尝不是命运最慷慨的馈赠呢?恐惧的阴霾早已散尽。此刻,虽然她再次站在了“一无所有”的起点,但眼神中已无迷茫,只有淬火后的坚定。而那双历经淬炼的眼眸深处,再无半分迷惘,唯余如精钢锻造般的意志,在废墟之上,熠熠生辉地宣告着新生。决心将半生对服饰的热爱倾注于此。
当时由于无力支付办公场地租约,公司深陷泥淖,连维系一方办公之地的租约也无力承担。当冰冷的停水停电通知如判决书般下达,整个空间瞬间被令人窒息的黑暗与沉寂吞噬——这黑暗,对她而言,曾是心底蛰伏的恐惧之源。卫生间里的水龙头宛如枯竭的泉眼,再也吐不出一丝清流,徒留寂静与无助。她的脚步踏过空旷得回声刺耳的地板,走向那唯一尚存公共水源的之处。每一步都像是跋涉在干裂的命运河床之上。那单薄却笔直的身影,在吞噬一切的黑暗里,仿佛一束倔强移动的微光——她端起的不是一盆水,而是在废墟之上,用最卑微的方式,重铸生命尊严与不屈信念的方舟。当水面倒映着惨白的灯光,也映照出她半生的跌宕,被骗的少女、两度沉浮的母亲、果园的农人、此刻为水电费发愁的创业者……但盆中晃动的水纹里,始终有一根不灭的金线——对霓裳之美的执念。
在公司濒临瘫痪,停水停电的夜里,她蜷缩在办公椅上入睡;晨光微熹时,端着塑料盆走向公厕的背影,是那段黑暗岁月最心酸的注脚。寒夜里,她反复摩挲着从果园带来的、记录着无数“诚信交易”的泛黄账本,那是支撑她等待黎明的精神图腾。面对场地租约负责人,她挺直脊背,目光如磐石般坚定:“两个月,所有欠款,分文不少。”字字铿锵,掷地有声,那是她用信誉与尊严抵押的承诺。
2023年,在几位做水果生意时结识的贵人(顾客亦是挚友)的鼓励和支持下,她通过借贷筹集启动资金,阴霾渐散,转机悄然降临。曾经在水果行业积累的深厚人脉和信誉发挥了关键作用。欣赏她人品的老客户口口相传,纷纷前来订制服装,甚至主动预付货款“充值会员”以解其燃眉之急。“那时,有些客户出于好意想买不适合他们的衣服帮我,我都婉拒了。”李娇娥坚定地说,“就像当年卖水果,我宁可把次品免费送人,也绝不赚昧心钱!我的原则是:一次成交,一生朋友!”
正是这份根植于土地的诚信,为她赢得了至关重要的信任。一位企业家朋友一次性订制了数十套高端职业装并提前付清全款,这笔订单如同及时雨,让依悦茗公司彻底走出泥潭,步入发展快车道。
李娇娥斥资邀请北京专业团队为100位新老客户拍摄人物形象照
2024年,公司业务稳健上升,李娇娥的视野更加辽阔:创建教育培训学校,为青少年点亮职业梦想;拓展奢侈品修复、两性健康与婚姻家庭咨询、美业等多元领域。更重要的是,她以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服饰专业委员会主任的新身份,扛起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使命——启动“民族服饰纪录片工程”,誓用镜头抢救散落的民族瑰宝。为了回馈风雨同舟的客户,她斥资从北京邀请专业团队,为100位新老客户拍摄了珍贵的人物形象照,这份用心赢得了如潮赞誉。
李娇娥展示其设计制作的服装代表作品
李娇娥展示其设计制作的服装代表作品
李娇娥展示其设计制作的服装代表作品
李娇娥展示其设计制作的服装代表作品
李娇娥展示其设计制作的服装代表作品
李娇娥展示其设计制作的服装代表作品
李娇娥展示其设计制作的服装代表作品
李娇娥展示其设计制作的服装代表作品
李娇娥展示其设计制作的服装代表作品
李娇娥展示其设计制作的服装代表作品
在公司会议室,李娇娥向合作伙伴展示壮锦纹样时,眼中光芒闪耀:“每道织锦都是祖先写给未来的情书。接下来,我们将组建团队深入村寨,用4K影像记录水族马尾绣、苗家破线绣等濒危技艺;并与高校合作建立纹样数字库,开发融合传统美学与现代功能的‘新国服’系列。”
接受《会长传奇》专访时,她描绘了更宏伟的蓝图:“未来,我要让每个民族都有一件承载历史、对话世界的‘文化名片’服饰。”她计划联合56个民族传承人,打造“中华服饰文化巡展”,用科技手段诠释服饰背后的生态智慧与哲学思想。专访尾声,她通过手机展示了一件特殊作品:一件融合56个民族元素的旗袍。苗银盘扣、藏式吉祥结与哈族羊角纹刺绣的裙摆、点缀纳西东巴文“和”字的领口……“这件衣服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她微笑道,“差异成就多元,交融创造永恒。”
韧度铸华服:灵魂深处的翅膀
回顾李娇娥的半生,犹如一段在荆棘丛中奋力跋涉的旅程。她的选择并非总在命运的岔路口精准无误:年少冲动的背弃、被骗后的倔强独扛、为家庭两度忍痛放弃深造、猝不及防的时代巨浪冲击……每一处曲折都刻满生命的阵痛与遗憾。然而,当迷雾散去,那份在岁月磨石上反复打磨却愈发明亮的韧性光泽,那份从土地深处汲取、永不失信的诚信根系,成为了照亮她前行的不灭火炬。这份韧性并非蛮力抵抗,而是如壮锦经纬,纵被外力扯乱,总能重新编织出新图案。
八年务农生涯,不仅锻造了她的体魄,更铸就了“宁可亏钱不亏心”的商业信条。这份源于土地的诚信,成为她转战商海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收获了“贵人相助”的复利。
李娇娥的故事,恰似一袭现代版“百衲衣”——用婚姻的碎锦、务农的粗布、商海的绸缎、文化的云锦拼缀而成。它没有“戏剧性”的瞬间逆袭,只有泥泞中匍匐前行的真实:为亲情搁浅梦想,为子女忍受净身出户,在寒冬靠公厕用水度日。正是这些带着伤痕的选择,赋予了她的成功以厚重的人文温度。
如今,站在民族文化传承的枢纽,她将个人伤痛升华为宏大的文化使命。那些曾被命运撕扯的裂痕,最终都成为了照进民族美学宝库的光隙——这便是李娇娥用生命书写的霓裳哲学:真正的华服,不在绫罗之上,而在破茧重生的灵魂深处。霓裳并非浮华幻象,而是灵魂穿荆度棘、直抵云天的翅膀。(作者: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