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出海绘新卷!《只此青绿》赴狮城,35年文化情牵跨时空回响
新加坡,2025年10月18日电 —— 由新加坡新影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承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演出的现象级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将于2025年11月21日至23日每晚8时,在滨海艺术中心剧院(Esplanade Theatre)连演六场,为庆祝中新建交35周年再度登台狮城。
这部凝聚东方美学精华的中国原创舞台艺术,以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灵感,融合“诗、舞、画、乐”于一体,自2021年首演以来四年突破800场,成为中国舞台艺术的“世界级现象”。
《只此青绿》于2024年首次海外演出便选择新加坡,当时场场爆满、掌声雷动,成为中新文化交流的高光时刻。今年回归再度引发热潮
——开票即销售火爆,多个场次接近售罄,社交媒体热议不断,观众纷纷表示:“上次没抢到,这次一定要看!”
11月,《只此青绿》将在滨海艺术中心以青绿山水的绚烂,再次点亮新加坡夜空。
东方诗意,世界共赏——这一次,错过,或将遗憾许久。

那抹穿越千年的青绿,最早晕染在北宋宣和年间的绢本之上。十八岁的少年王希孟,以稚嫩却炽热的笔触,蘸取矿物研磨的石青与石绿,在三丈长卷间勾勒出层峦叠嶂、江湖浩渺 —— 这便是后来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一幅耗尽创作者心力、独步千载的山水绝唱。

画中青绿并非寻常色彩,而是将孔雀石、蓝铜矿历经粉碎、研磨、水飞、沉淀等数十道工序提纯,方能成就的 “宝石光泽”,每一笔都凝结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匠心的坚守。岁月流转,这幅古画曾在战火中辗转,在时光里沉睡,却始终以青绿为魂,承载着宋代文人 “天人合一” 的哲思,成为中华文化血脉中不可磨灭的美学印记。

而《只此青绿》的诞生,正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创作团队沿着古画的脉络溯源,特邀故宫文博专家拆解画中细节:从山石的皴法到舟船的形制,从人物的衣袂到亭台的建制,每一处舞台呈现都力求还原宋代美学的雅致与庄重。舞者的 “青绿腰” 并非凭空设计,而是借鉴了古画中山石的 “S” 型轮廓,以身体的曲线模拟峰峦起伏;服饰上的渐变青绿,是对画中色彩层次的精准复刻,裙摆摆动时,便如江涛漫过山石,如云雾缠绕峰巅。

音乐响起,古筝与笛箫的旋律里藏着《千里江山图》的留白,灯光暗合画中 “咫尺千里” 的透视,舞者以步为笔、以身为墨,让沉睡的绢本有了呼吸,让凝固的色彩有了韵律 —— 这不仅是对一幅古画的演绎,更是对中华文脉的唤醒。

从故宫的展柜到舞台的聚光灯下,从中国的剧场到新加坡的滨海艺术中心,《只此青绿》的远行,从来都不是偶然。只因新加坡有一双懂美、爱美的眼睛,这里的观众对艺术有天然的亲近感:无论是芭蕾、歌剧,还是传统东方美学,都能在狮城找到共鸣。《只此青绿》而来,正是为了回应那份藏在狮城人心中的期待。
更因新加坡是世界舞台的交汇点,在这里演出,便是在对世界说话。这座跨文化的岛屿,让青绿山水从中国走向东南亚,再流向全球;这场演出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对话 —— “青绿山河” 遇见 “花园城市”,传统东方绘画审美与现代都市秩序擦出新的光。

对于新加坡的观众而言,《只此青绿》的到来,是一场双向的奔赴:这里有一群从未走进《千里江山图》的人,第一次相遇是 “发现”,发现东方美学的极致浪漫;再度回归是 “确认”,确认艺术能触动我们每个人的心,确认传统可以跨越语言的边界,确认观众始终渴望继续走进这幅流动的画里。
这场演出的深层意义,早已超越了舞台本身:它是千里江山图的现代复活,不是把古画搬上舞台,而是让观众真正走入画卷,让东方美学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发光;它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化,首演惊艳,二度回归是狮城的认可与邀约,像一位老友再访,成为深化中新之间艺术互鉴的坚固桥梁;它更彰显着青年创作力量的坚定与成长 —— 这部剧以年轻团队为主,他们的艺术探索、舞台创新、对传统的解构与重塑,在海外舞台上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底气与活力。
更重要的是,它完成了审美教育与文化自信的传播:让海外观众看见,传统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当代生活的灵魂。青绿早已成为一个符号,代表着东方审美的自信、细腻与无声的力量。

恰逢 2025 年中新建交 35 周年的里程碑,《只此青绿》在这个节点登陆新加坡,更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两国在讲话中都提到,要把关系从 “好” 推向 “更好”,从 “合作” 迈入 “战略”“共赢” 层面。而《只此青绿》的到来,正是文化层面的有力发力 —— 它不是单纯的经济合作,不只是外交场合的握手,而是用 “艺术”“美”“情感” 搭建起一座心与心的桥梁。
这份友谊,就像一幅青绿山水,再度展开:它是对过去 35 年友好、交流、合作的致敬,也提示着所有人,两国 “友谊” 的画面,不只是签约、贸易、外交谈判,更包括文化、审美、情感的深度交融。它象征着两国的共同愿景:未来的伙伴关系,不仅是贸易、科技、基础设施的联通,更是 “共同审美”“共同体验”“文化共鸣” 的相连。


在这个特殊节点选择新加坡举办,本身就是一种象征:文化不仅 “回国”,更要 “出海”。《只此青绿》从中国出发,到新加坡扎根,更将以这里为起点,辐射更广泛的东盟区域,发挥文化交流的 “示范效应”。

如今,当狮城的掌声为那抹青绿再次响起,这青绿早已超越了画作与舞台的边界。它一头连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根脉,一头系着世界对东方美学的向往,更系着中新两国 35 年的深厚情谊。在一次次出海与呈现中,我们终将读懂:有些美好,从不因时光流逝而褪色;有些文化,终将在交流与传承中永恒;而有些友谊,会在青绿山水的映照下,愈发绵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