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储能竞赛丨亿纬、比亚迪、海辰储能等企业如何主导全球市场?
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储能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2025年,储能市场呈现出一幅蓬勃发展的图景:大容量电芯供应紧张,头部电池企业生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部分企业订单已排至明年。这场市场热潮背后,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正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
市场需求激增,技术迭代加速
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达到240.2GWh,同比增长106.1%,实现翻倍增长。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达到23.03GW/56.12GWh,同比增长均超过68%,彰显出行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技术层面,储能电芯正处于快速升级通道。行业正经历从300+Ah向500+Ah及更大容量的技术跨越,主流300+Ah电芯出现阶段性供应偏紧,而500Ah+大电芯的量产竞赛已全面展开。这种技术迭代不仅提升了产品性能,更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市场中已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十名企业全部来自中国,合计市场占有率高达91.2%,反映出中国储能产业链的强大竞争力。
领军企业各展所长,差异化优势凸显
在蓬勃发展的储能市场中,各龙头企业凭借独特优势,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格局。
亿纬锂能作为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三的企业,在大容量电芯技术方面表现突出。公司率先推出628Ah超大容量储能电芯,循环寿命达12000次,技术参数引领行业发展。在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亿纬锂能布局深入,累计申请相关专利8000项。2025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电池营收103亿元,同比增长32%,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比亚迪凭借独特的垂直整合模式,在储能领域构建了完整产业链优势。公司将独创的刀片电池技术应用于储能系统,使体积利用率提升50%,系统能量密度显著提高。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净利润达91.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0.38%,强大的盈利能力为储能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阳光电源作为光伏逆变器与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领先企业,具备全链条自主研发能力。公司是行业内唯一实现“电池-PCS-EMS”全链条自研的企业,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优势明显。2025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业务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127.8%,增速位居行业前列,显示出系统集成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
未上市的海辰储能已成长为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二的专业化企业。公司专注于储能电池赛道,其587Ah电芯与6.25MWh系统将于下半年量产,同时在钠离子电池技术方面储备丰富。作为专注储能领域的专业化企业,海辰储能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技术驱动成本效益优化,全球布局加速
储能行业的发展正呈现出明显的技术驱动特征。大容量电芯的技术迭代显著提升了储能系统的能量密度,优化了单位容量的生产成本。从300Ah到500Ah及以上规格的升级,意味着单个电芯可存储的能量大幅增加,相应减少了系统集成中所需电芯数量和配套元件,从整体上提升了系统的经济性。
制造业效率提升与规模化效应持续释放,推动行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中国企业凭借完善的产业链优势和制造能力,正在全球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未来竞争聚焦技术创新与全球布局
展望未来,储能行业的竞争将更加聚焦于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
技术方面,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有望为行业带来新的突破。同时,电芯大容量化趋势仍将持续,800Ah甚至1000Ah产品已进入领先企业的研发路线图。
全球化布局将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海外本地化生产与服务网络建设将显得尤为重要。仅仅依靠制造优势已难以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可靠性提升与全球化运营水平将成为企业脱颖而出的核心要素。
储能行业正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的能力将决定企业能否在未来的行业格局中占据领先地位。在这场关乎能源未来的竞赛中,只有那些能够持续技术创新、具备全球视野的企业,才能最终成为市场赢家,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