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Marshall 首次运用输尿管软镜观察到输尿管结石,开启了输尿管软镜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序幕。

时至2012年欧洲泌尿外科年会,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技术优势被权威认可,被公认为泌尿系结石治疗史上的「划时代进步」。

时至今日,在全球医疗内窥镜市场中,一次性软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行业格局,中国创新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魄力,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

华芯医疗,正是这场技术革命的领军者。以尖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为基石,产品远销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千余家知名企业和顶尖医疗机构,包括战略合作伙伴TKB、Urotech等;国际权威医疗机构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瑞士苏黎世大学儿童医院,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医学院,乌尔姆大学医学院、首尔大医院、首尔圣母医院、吉隆坡中央医院、澳门山顶医院等。

据2024年数据,华芯医疗全球累计销量突破20万支,其核心产品一次性电子支气管镜快速增长,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也成为重要突破的明星产品,全科室的布局产品覆盖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及拉美等核心市场,已构建起全球化渠道网络与品牌护城河。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当下,华芯医疗何以从中突围,站上风口?

研发与技术突围

一次性软镜平台重新定义泌尿碎石标准

全球创新研发能力与软硬镜综合技术能力是华芯医疗最核心的底气之一。凭借超1200项的技术创新与研发专利,华芯医疗在一次性电子支气管镜打开全球市场后,继而又推出一次性软镜平台,聚焦临床需求持续高涨的泌尿科领域。

而华芯医疗的一次性软镜平台一经推出,便同步斩获了国际临床的广泛认可。

在亚太地区,一场具有代表性的男性患者FANS - RIRS(一次性输尿管软镜联合负压吸引鞘碎石术)手术,成为了华芯医疗软镜平台实力展现的舞台。在这场手术中,日本专家对不同品牌输尿管肾镜的操作性能进行了细致对比。华芯品牌的7.5Fr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肾镜脱颖而出,其700mm的插入管长度,与10Fr的FANS - UAS(软性负压鞘)完美搭配,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手术过程中,华芯的一次性软镜在操作性、可视性和功能性方面均表现出色,获得了手术医生的高度评价。同时,日本医生也一致认为,华芯700mm的插入管长度和FANS - UAS的搭配效果更为理想,不仅提供了更高的操作灵活性,还让手术视野更加清晰,显著提升了手术的精确度和效率。这一成功案例,无疑为华芯医疗在泌尿科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无独有偶,在遥远的加拿大,位于伦敦市的圣约瑟夫医疗中心(St. Joseph’s Health Care London)也在肾结石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而这一突破的关键,同样与华芯医疗息息相关。该中心验证了华芯提供的输尿管导引鞘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华芯的输尿管导引鞘独特设计,使外科医生能够更精准地进入肾脏复杂区域,极大地提升了肾结石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肾结石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约翰·登斯泰特(John Denstedt)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项了不起的进步,堪称外科创新的典范。”这一评价,不仅是对华芯医疗产品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在泌尿科领域创新贡献的充分肯定。

据公开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泌尿外科介入手术所用一次性内窥镜预计将达到14.3亿美元的市场规模,2030年的渗透率约为25.2%。在中国,预期于2030年泌尿外科介入手术所用一次性内窥镜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33亿元,渗透率约为26.4%。

然而,在泌尿外科领域蓬勃发展的背后,传统输尿管镜却面临着诸多痛点:采购成本高,术后清洗消毒灭菌繁琐且镜体易损,维修成本高且周期长;即便严格消毒,仍存交叉感染风险。这些既制约其在基层医院普及,也增加顶级医院手术运营成本。

华芯医疗深刻洞察这些临床瓶颈,在泌尿科以「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肾镜」为核心突破口,通过系统性、原创性的研发,重新定义了泌尿碎石的技术标准。

在产品设计上,华芯医疗的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平台提供了多规格选择(6.3Fr/7.5Fr/8.4Fr),适应不同解剖结构和手术需求。以6.3Fr镜体为例,在传统镜体难以触及的狭窄腔道(如儿童输尿管、复杂肾盏)实现了极限纤细突破,外径较常规7.5Fr缩小16%,显著降低穿孔与术后狭窄风险。

在技术参数方面,华芯医疗的软镜产品在分辨率、视野角、弯曲性能等关键指标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采用的高清电子成像系统能够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助力医生精准完成碎石操作。此外,一次性使用的设计彻底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也减少了医院的消毒维护成本,符合现代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华芯医疗一次性软镜平台始终以临床需求为核心 —— 依托跨领域国际专家团队与持续迭代优化机制,产品长期保持着在临床应用中的竞争优势。据悉,该国际专家团队不仅包括泌尿外科医生,还涵盖了呼吸学、ICU, 麻醉等领域,确保产品得到多角度评估和验证。

凭借过硬的产品性能、便捷的操作体验及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该一次性软镜平台已多次亮相国际顶级泌尿领域展会与学术会议,如美国泌尿学会年会AUA, WCET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和技术大会, 亚洲泌尿学会年会UAA, EAU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年会,以及世界各区域泌尿学会年会。同时还通过国际泌尿专家参与的线上研讨会(Webinar)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与品牌影响力。

政策与战略共振

国产内窥镜龙头,剑指泌尿耗材市场新格局

近日,据业内最新消息,第六批国家组织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简称 “第六批耗材国采”)公布拟采购品种清单,其中包含 11 项泌尿类医用耗材,软镜导管也在此次纳入范围之内。

而在8月1日国家医用耗材采购平台发布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到软镜导管纳入维护范围。

在此背景下,中国泌尿介入耗材市场即将迎来结构性变革。尽管集采政策的本土化偏好为国内创新企业提供了发展窗口,但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的国产化,不仅是价格博弈,更是技术、成本、供应链的综合较量。

华芯医疗一次性软镜平台

邀您共赢第六批耗材国采

在集采带量的政策黄金期下,如何冲破进口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强号召力,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医生群体对产品的信任度,成为国产品牌抢占市场主动权的核心命题。

而华芯医疗长期以来的战略布局,使其在这场竞技赛已占据先发优势。

在产能储备方面,华芯医疗已建成全球首条铆接蛇骨自动化生产线,其配套的一期自动化生产基地已完成扩建,占地面积达 1.6 万平方米,年产能可稳定达到 40 万支;目前,第二期自动化生产基地已正式进入筹备阶段,可稳定承接集采带来的批量需求。

在成本与壁垒方面,华芯医疗拥有行业领先的内窥镜自动化生产体系。通过深度布局自产自研,公司近90%的零部件实现自主供应;同时依托核心创新能力,成功突破卡脖子核心零部件技术瓶颈,综合成本降低近60%。

与此同时,其全球化战略正对国内市场反哺。以德国MGB子公司为核心的欧洲研发销售网络,覆盖成熟经销渠道超千家。海外市场的价格优势同时也为国内集采定价提供战略缓冲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品牌及临床口碑方面,围绕一次性软镜平台,华芯医疗已深入开展海外品牌战略布局,并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不同科室专家组成的KOL(Key Opinion Leader)网络,覆盖北美、欧洲、亚太、中东等核心市场。这些专家不仅在产品临床验证中提供权威背书,还通过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线上培训等形式,持续推动华芯产品的全球认知与品牌认可度。

当前,华芯医疗正以专利壁垒定义产品性能,以自动化生产重构成本逻辑,以全球合作打通出海通道,正从国产替代的践行者蜕变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

毫无疑问,第六批国采将是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市场的分水岭。此后市场格局或将加速重塑,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竞争也将愈发聚焦于产品创新与成本把控。

在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多重驱动下,华芯医疗正迎来其发展的关键期。未来,其能否在集采洗礼中持续领先,并在全球市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值得长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