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美丽的厦门海沧金沙书院翰墨飘香,2025两岸(厦门)国画名家创作交流系列活动在此拉开序幕。来自两岸的50余位国画名家齐聚一堂,以笔为桥、以墨会友,用丹青妙笔勾勒中华文化根脉,共话两岸艺术融合发展的美好愿景。开幕式现场,两岸艺术家代表、承办及协办单位职工代表、社会各界嘉宾共约400人出席,共同见证这场兼具学术高度与人文温度的艺术盛会。

  一脉相承水墨同心,携手共谱融合新篇。本次活动由中建三局(福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台湾中华文创发展促进会、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中国水墨画院主办,厦门秋地艺术中心、厦门金沙书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汇聚了两岸国画界的中坚力量,出席的嘉宾包括:台湾中华文创发展促进会会长王正典及台湾著名画家黄庆源、欧阳鲲;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水墨画院院长张复兴,湖北省中国画学会会长施江城,中国美协理事、福建省美协副主席赵胜利、林涛,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福建省美协副主席梁明,福建省美协副主席、福建省画院原院长张永海,福建省美协副主席、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张剑,华侨大学美术系教授江松,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郑景贤、曾华伟,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林金疆,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福建省美协常务理事张贤明,福建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常务副主任胡益通,福建省美协工笔画艺委会副主任、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汤琳南,莆田美协主席方金河,福建省美协工笔画艺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傅振文,福建省公安美协主席陈秋光,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方广智、中国画教研室主任何专联,厦门市美协副主席邓绍炳,福建省美协副秘书长王鹏飞,宁德市美协副主席汤元昌,厦门市美协副秘书长陈凯旋,福建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委员蔡宝国,厦门市美协理事陈鑫、王加联,湄洲妈祖书画院副院长吴国标,厦门市湖里区美协副主席袁清秀等。他们带来的精品力作,或绘山川巍峨,体现对中华大地的深情眷恋;或写花鸟灵动,传递对生命自然的细腻感悟;或描人文意趣,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笔墨是两岸画家共通的语言,每一笔勾勒都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每一次晕染都饱含着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台湾画家黄庆源在交流中感慨,两岸艺术同根同源,此次创作不仅是技法的切磋,更是心灵的共鸣——“我们笔下的山河,本就是同一片风景。”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郑景贤从院校学术视角补充道:“两岸艺术教育虽各有侧重,但在传统笔墨的研习、人文精神的培育上始终同向而行。这次交流让师生辈的创作理念得以碰撞,为年轻创作者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这正是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活力所在。”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张复兴则强调,两岸国画创作虽在地域语境中形成了各自特色,但内核始终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从传统笔墨的继承到当代语境的创新,两岸艺术家的探索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此次交流的价值,在于让这些探索相互映照,在碰撞中凝聚更具生命力的艺术共识。”

  策展机构负责人表示,本次展览的作品如同“水墨交融”,既展现了两岸艺术家对传统的坚守,也体现了对时代的呼应。“无论经历多少风雨,中华文化的根脉始终将两岸同胞紧密相连。这些画作所传递的,正是两岸共盼融合、携手前行的美好心声。”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50天,免费向公众开放至1020日(开放时间:上午9时至下午5时,非节假日逢周一闭馆)。欢迎广大市民与艺术爱好者走进金沙书院,在笔墨流转间感受两岸艺术的魅力,体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参展画家

 

交流笔会

  829日晚,一场两岸艺术家的交流笔会拉开帷幕。笔会上,两岸艺术家齐聚一堂,现场挥毫泼墨,各施所长,他们分组合作,共同创作了多幅国画作品,将海沧大桥胜景、祖国大好河山和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纷纷融入画中。虽然是即兴创作,却能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他们高超的艺术水平和默契的配合引得在场观众叹为观止,在水墨交融中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寄托了艺术家们对中华文脉同根同源的深切认同,给人无尽的艺术享受。

 

 

签约仪式

  开幕式上,厦门秋地艺术中心与台湾中华文创发展促进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携手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与产业深入合作、融合发展。

展厅现场

 

作品欣赏

 

林锦涛 《亭亭玉立风姿绰约》 136cmx68cm

 

施江城《青山常在绿水长流》138cmx69cm

 

张复兴   《克罗地亚印象》   138cmx69cm

 

庄伯显   《隐屏峰下朱熹园》   138cmx69cm

 

贾广健 《荷声》   138cmx69cm

 

欧阳鲲  《大王玉女寄情》  138cmx69cm

 

林涛   《梅竹双清》  138cmx69cm

 

梁明   《烟江叠嶂图》   138cmx69cm

 

展览地点

  海沧金沙书院二楼展厅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沧凤路1号

 

  拍摄:张金惠

  编辑:Cecil

  审核:寄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