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浪潮下:华芯医疗推动一次性输尿管软镜价值跃迁
2024年,国内终端市场招采活动减少,受招投标总额下降影响,中国传统内镜市场增长有所放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次性内镜迎来爆发式增长。例如,专注于一次性内镜研发的国产企业华芯医疗,24年新获注册证55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继续超过50%。
与此同时,随着集采所覆盖的品类和速度越来越快,一次性内镜何时纳入集采,已然成为业内焦点。
目前,得益于国产一次性内镜厂商在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领域的强势崛起,以及相关工艺的持续优化与迭代升级,一次性内镜的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在此背景下,集采的到来,极有可能成为推动一次性内镜市场进一步扩容的关键触发点。
01 一次性内镜赛道为何崛起?
在安全层面,一次性内窥镜具备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重复使用式内窥镜由于结构复杂,包含众多精密零部件,即便遵循严格的清洗消毒流程,也难以确保达到绝对理想的洁净状态。多年来内窥镜在交叉感染风险排行榜中稳居榜首。有数据显示,超过70%的内镜在清洗消毒环节存在不彻底的情况,严重威胁患者安全。
一次性内窥镜采用即用即弃的模式,从根源上杜绝了这一问题。同时,在“成像功能”、“操作安全性”和“一次性使用经济性”三大领域,国产企业已实现了诸多突破,让一次性内镜的性能越来越接近复用内镜。
泌尿领域,性能大幅飞跃
目前,泌尿领域是一次性内镜最成熟的应用领域,创新成果也最为集中。以华芯医疗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为例,华芯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肾镜导管具有多种规格(6.3Fr,7.5Fr,8.4Fr), 结合华芯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引鞘,真正实现了边碎石,边排石的效果,为碎石诊疗提供更全面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安全性上,华芯医疗团队历经近二十年的研究,将原本应用在高端复式内镜上的铆接蛇骨设计,应用于一次性内窥镜之上,解决了市面上普遍使用的一体式切割成型蛇骨或一体式注塑蛇骨存在的易变形、寿命短的问题,避免内镜折断脱落造成的医疗事故。
这种设计,使得其内镜弯曲角度更大,有助于提升操作灵活度。华芯医疗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肾镜导管的弯曲角度达:向上≥285°向下≥285°,可以抵达上中下肾盏;一次性电子膀胱肾盂镜导管弯曲角度达(U/D210°),实现整个膀胱无盲区检查,清晰反观尿道内口及膀胱颈部,还可以进入膀胱憩室内,发现憩室内病变。对于前列腺增生凸入膀胱明显的患者,能够反观前列腺突入度,为手术提供术前规划。
在创新性上,华芯自研的 6.3Fr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肾镜导管,拥有极致纤细的外径6.3Fr(2.1mm),和一致性通道(1.2mm)。6.3Fr纤细的镜体可显著降低输尿管损伤、穿孔及术后狭窄风险,尤其适用于输尿管狭窄、儿童患者或初次手术患者。可以轻松进入狭窄的上尿路和复杂肾盏,完成传统镜体难以实现的探查、碎石及肿瘤活检,减少二次手术可能;同时减少组织创伤,带来更少的术中出血、更轻的术后疼痛和更快的恢复速度。
在灵活操控性上,其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肾镜导管,具备插入管旋转功能,可带动插入管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各90°,无需进行大幅手部动作即可精准定位。
在画质清晰度上,华芯一次性电子膀胱肾盂镜导管采用百万级高清像素。同时采用负压吸引接口设计,遇到膀胱出血、膀胱内大量絮状物漂浮、膀胱内充满灌洗液影响操作时,可随时利用负压吸引功能处理,只需按动吸引按钮,即可明显改善视野清晰度,减轻患者不适。
成本优势显著提升
作为一种耗材,一次性内窥镜的成本控制十分重要。
透过各个环节的自研,以及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数据显示华芯医疗已将一次性内镜的生产成本降低了60%,90%的零部件实现了自产自研。公司建立了全球第一条铆接蛇骨自动化生产线,其第一期自动化生产基地已扩建至16000平方米,实现年产能40万支;第二期自动化生产基地正在筹备中。
规模化生产带来的价格下降将进一步提升市场接受度,也将为未来集采带来的批量需求,实现稳定供货。
02 国产企业蓄势待发
由此看来,无论从技术,还是生产环节,国内企业对于可能到来的一次性内镜集采,已然做好充分准备。
在我国,一次性内镜存在坚实的需求。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内窥镜资源严重缺乏,而复用内镜的维修费、消毒费、人力支出,费用不菲,一次性内镜则彻底免去上述烦恼。并且,一次性内窥镜可明显提升医院运转效率,实现即时诊疗筛查和转诊分流,有效减轻机构负担,提升服务质量。
在海外,一次性内镜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Ambu和波士顿科学的品牌集中度较高,但在国内相对较少,这也为国产厂商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未来,若透过集采推动,国内市场的兴起,有利于国产内镜厂商站稳脚跟,向全球市场进军。
目前,华芯医疗已经实现了全球化布局。在国内,华芯在北京、深圳、武汉、长沙等地设有研究院;在海外,设有欧洲研发中心(位于德国柏林)、美国设贸易服务平台,还规划在东南亚等地区建立转运中心,进一步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放眼全球范围内的国产替代。
总的来说,一次性内镜技术迭代推动其应用日益广泛,规模化生产与可能到来的集采政策将进一步加速市场渗透。全球化布局方面,国产企业正推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感染防控需求增长、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一次性内镜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高速扩张,成为医疗内镜领域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