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在中国,每12个儿童中就有1个存在语言发育障碍,2-15岁儿童中患有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发育迟缓等发育行为问题的儿童约2500万。为了帮助更多特殊需要少年儿童,近日,大米和小米推出“MI-TALK体系”,为普通话语言障碍儿童提供专属训练,同时推出“学习力”产品,以系统性解决方案破解学习困境的根源。

已服务6000人 MI-TALK体系为语言障碍儿童提供专属训练

4岁的晗晗常常把“f”发成“k”,“吃饭”说成“吃 kan”,这让她越来越不愿开口。2025年1月,在广州天河北米声中心,督导为她制定了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先找出发音错误,确定优先矫正的音,通过有趣的游戏强化训练。一个月后,晗晗不仅能准确发出重点音,其他发音也显著改善,还变得更加自信爱分享。

4岁的阳阳,刚到武汉香港路中心时还不会说话,只会发出一些无意义的单音。康复师带领阳阳,在游戏反应中带动自发音,随着自发音越来越多,阳阳逐渐能够模仿康复师嘴型,发出单音。三个月后,阳阳终于清晰地喊出了“妈妈!”

5 岁的乔治,词汇量少、表达能力有限,对抽象概念理解薄弱。经过在北京万柳中心三个月的干预,他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加深,词汇丰富,能流利对话和讲述故事,甚至能有条理地告状了。

像这样的孩子,大米和小米已经服务6000多人。在为自闭症儿童服务推进过程中,大米和小米发现,国内儿童语言发育障碍高发,有大量语言发育困难的非自闭症儿童来到大米和小米寻求帮助。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们,2023年,大米和小米在广州珠江新城成立了首家儿童语言康复中心。2024年,大米和小米推出全新的语言康复产品“米声”,为所有存在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武汉新开7家语言康复中心。

儿童言语语言能力是儿童早期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课题组在柳叶刀子刊杂志发表的论文估算,普通话背景儿童发育性语言障碍患病率为8.5%,中国每12个儿童中就有1个存在语言发育障碍。庞大的数据背后,国内面临着诊疗过程并不规范、统一的情况。

2025年6月,为进一步提高儿童语言障碍专科门诊规划和建设的专业水准,由深圳市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与发育医学专委会主办,大米和小米•米声承办的 “儿童语言障碍专科门诊规划与建设研讨班”在深圳举行,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专业顾问李月裳,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章依文,美国堪萨斯大学言语语言听力学系儿童语言博士、中国台湾省亚洲大学听力与语言治疗学系讲座教授张显达,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语言障碍专科门诊负责人、主任医师杨峰等专家出席。

此次研讨班面向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等专业人士,旨在提高儿童语言障碍专科门诊规划和建设的专业水准。专家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授课分享,涵盖了儿童语言障碍的评估、治疗、诊断以及干预方案等多个方面,直击儿童语言障碍专科门诊建设核心问题。

研讨班上,大米和小米总督导(语言训练方向)张瑜介绍刚刚推出的适用于普通话语言障碍儿童的“MI-TALK干预体系”,以帮助孩子有意义地开口沟通为核心目的,通过科学评估精准锚定每个孩子的个别需求,强调生动游戏和自然情境的互动,尊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系统培养儿童的核心沟通能力。

张瑜介绍,“MI”代表Meaningful Interaction,即言语治疗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儿童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互动。“T”代表Targeted,即通过科学评估并根据每个孩子的独特需求进行精准治疗。“A”代表Activity - based,即透过游戏和自然情景互动方式,帮助提升患儿语言技能。“L”代表Language Development,即系统培养听说读写的核心语言发展能力。“K”代表治疗师和家长为孩子搭建沟通联结的阶梯,从音素、词汇到句子,逐步推动儿童语言能力的系统化发展。

“我们相信,‘MI-TALK干预体系’的推出,将帮助更多孩子与世界自由沟通。”张瑜表示。

“学习力”产品重塑特需儿童成长路径

2025 年 4 月 17 日上午,大米和小米儿童 “潜能开发” 项目在深圳市龙岗区一公立学校正式启动,十几个有学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参与了为期 8 周的公益训练。

8周后,前后测评的结果显示:注意力指数、目标专注力、准确率、分辨力、反应力上都得到了有效提升,85%的孩子提升了阅读能力,57%的孩子提升书写能力。这一测评结果正是大米和小米品牌升级后积极拓展业务,与学校合作,共同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帮助的有力证明。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的数据显示,我国2-15岁儿童中患有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发育迟缓等发育行为问题的儿童约2500万。

而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以来,全国开设学习困难门诊的医院已达118家。全国多家医院学习困难门诊一号难求的背后,是无数家长面对孩子学习问题的焦虑与无助——此前他们往往只关注知识补习,却忽略了学习困境的根源是基础能力发展不均衡。

“孩子上课总走神,小动作不断;读书慢、理解差;写字歪扭,作业磨蹭到深夜;害怕失败、情绪波动大甚至厌学...”面对这些常见问题,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是“赶紧补课”,然而单纯的知识补习往往收效甚微。

基于对1000+学习困难儿童行为数据的追踪研究,大米和小米发现:这些表象问题的背后是“学习力系统”的模块发展不均衡。

在此背景下,国内领先的少儿能力提升平台大米和小米完成品牌战略升级,从专注自闭症干预的垂直机构,转型为覆盖全年龄段特殊需要儿童能力发展的综合平台,并推出核心产品学习力项目,以系统性解决方案破解学习困境的根源。

打造特需儿童能力发展新生态

传统干预往往聚焦单一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或“阅读障碍”,但大米和小米通过追踪1000+案例发现:70%的学习困难源于多模块能力薄弱叠加。例如,一个书写困难的孩子可能同时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感知觉)、数理逻辑混乱(逻辑推理)、畏难情绪(社交情绪)等问题,割裂式训练难以根治。

基于实证研究,大米和小米学习力体系围绕学习困难最常见类型和问题,分为五大训练模块:感知觉 & 注意力、阅读、书写、语言 & 数理逻辑、社交情绪。

“这五大模块如同支撑学习的‘五大支柱’,任何一个模块的短板都可能成为孩子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学习力项目负责人顾韡强调,“我们经常发现多模块叠加问题——注意力差导致阅读漏字,阅读差影响写作,写作差打击自信心,自信不足又加重注意力分散,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大米和小米的学习力项目已经在多所学校开展。在深圳未来小学、坂田实验学校、玉龙小学、红岭小学、华育小学等学校,以及杭州拱墅区 18 所小学和幼儿园,都能看到学习力产品的身影,其中专注力训练、读写力提升等训练深受欢迎。

学习力项目代表了大米和小米品牌升级的核心方向——从“康复干预”到“能力发展”的理念转变。这一转型突破了传统特殊教育的分类框架,回归到儿童发展的本质需求:无论起点如何,每个孩子都需要建立与世界自由沟通的能力基础。

随着品牌升级的深入推进,大米和小米将携手学校和家庭,共同打造支持神经多样性儿童发展的新生态。在这个生态中,诊断标签不再是支持路径的分水岭,每个孩子都将基于个性化能力图谱,获得真正适合其发展需求的学习力成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