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国际快递(6123.HK)发布中期业绩,持续加速全球化布局
8月21日,圆通国际快递(6123.HK,以下简称“圆通国际”)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业务收入为14.1亿港元,毛利约8,872万港元。面对宏观环境挑战,圆通国际交出了一份体现战略定力与长期视野的年中答卷。尽管业绩短期承压,但圆通国际正通过主动优化业务结构、构建核心能力、加码全球网络等动作,未来将持续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稳步推进“中国联世界,世界联世界”的使命愿景。
数据显示,圆通国际快递净利呈现亏损,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外部环境如部分主要经济体关税政策调整,对跨境贸易及物流带来了阶段性挑战;二是聚焦构建全球化核心能力,圆通国际坚定推进业务结构优化,战略性收缩部分利润率较低、资金占用周期较长的非核心业务,将资源高度聚焦于国际快递、国际货运、供应链等核心主航道;三是因为针对战略重点布局区域构建物流枢纽,持续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增强对物流核心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掌控力,并全面推动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强化技术创新驱动。这些投入将长期转化为运营效率提升与服务品质改善,实现提质增效。
2025年是圆通“全面国际化”的开局之年。圆通国际正稳步推进以嘉兴“东方天地港”为核心、协同海外七大区域枢纽的“1+7”全球快递网络布局,打造一个安全、畅通、高效、可持续、自主可控的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
以科技为引领,圆通国际也在不断推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全方位赋能业务运营,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积极把握中国外贸出口长期向好趋势,紧跟中企商品出海、产能出海、品牌出海,圆通国际大力拓展中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优化包括国际快递、国际货运、国际供应链在内的八大产品体系,丰富海外客群,延长服务链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近期,圆通泰国分公司与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泰国分公司正式签署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标志着圆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全链路、智能化国际物流解决方案,为中国制造出海提供坚实支撑。
6月,圆通国际与小米集团达成跨境供应链服务协议,为其电子零部件出口南亚市场提供端到端的全链路服务。圆通国际为小米量身打造了高效的“空中物流走廊”,零部件从小米厂区发出后,依托在华南强大的集货网络,可在12小时内完成集货,再通过自有及合作航空网络,实现最快72小时内由国内工厂直达南亚终端的高效运作。
今年上半年,圆通还在韩国等区域正式升级海外仓服务。目前4座韩国海外仓仓储总面积突破10,000平方米,日处理峰值超10,000单,可实现韩国主要地区次日达。依托“仓储+订单处理+本地配送+属地售后”的全链路解决方案,赋能中国卖家实现与韩国本土商户同等的运营效率。
跟着“一带一路”走出去,跟着华人华企走出去,跟着跨境电商走出去,圆通国际将继续深化全球化布局,通过明确的国际化战略、全面的供应链物流能力及持续提升的物流服务品质,为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服务全球贸易繁荣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