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小驿站大关怀,联通全城送清凉
武汉的夏天,烈日似火。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
——武汉联通以实际行动
积极践行这一理念,
将关怀精准送达
城市一线劳动者身边。
8月18日正午,武汉科学技术馆门前,57岁的路面停车收费员老张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熟络地走进武汉联通科技馆营业厅。这里不仅是办理业务的场所,更成为他及众多户外工作者夏日里的“清凉港湾”。“以前只能在树荫下凑合,现在有了纳凉点,下雨能躲雨,天热能吹空调,还能热饭、充电,心里特别踏实。”老张的感慨,道出了武汉联通在全市范围内推出的“爱心驿站”服务带来的温暖改变。
清凉一隅,避暑休憩暖人心
走进武汉联通科技馆营业厅,宽敞明亮的休息区内,几名环卫工和停车收费员正围坐在一起喝水纳凉。店长付丽指着墙上的“爱心驿站”标识介绍:“我们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免费Wi-Fi、充电设备、冷热饮水,还准备了微波炉和冰箱,环卫工、快递员、外卖员都可以随时进来休息。”她提到,营业厅甚至将服务延伸至细节——夏季备好风油精,冬季有热水,真正让“纳凉点”成为“全年无休”的暖心驿站。
老张对此深有体会。他在科技馆周边工作六七年,过去只能自带凉白开,午饭常因高温变质。“现在把饭盒往冰箱一放,中午用微波炉一热,吃得踏实又舒服。”他笑着说。营业厅内,几位路过的市民也坐在体验区,一边吹空调一边体验各种智能设备。付丽表示:“纳凉点不仅服务户外工作者,也向所有市民开放。大家累了进来坐坐,体验下5G应用,我们很欢迎。”
爱心满溢,便民服务解急难
距离科技馆数公里外的武汉联通大武汉1911营业厅,同样是户外工作者的热门“打卡地”。下午2点,30岁的外卖员陈飞驰将电动车停在门口,大步走进营业厅,熟练地给手机插上充电线。“午后订单较少,但外面还是有快40℃,根本没法休息。”他指着墙角的冰箱说,“这里能存午饭,有冰水喝,空调凉快得像家里一样。”
营业厅店长张培培打开便民医药箱,向记者展示里面的物品:创可贴、碘伏、医用棉签、医用纱布、老花镜……“前几天有位快递员擦伤手指,我们立刻帮他消毒包扎。”她补充道,纳凉点虽只有两个平方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桌椅、冰箱、微波炉等基础设施,还准备了绑带、针线包和双面胶,“考虑得越周到,大家就越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微光成炬,共筑文明新风尚
武汉联通的爱心行动并非个例。今年入夏以来,武汉联通已在全市多家自营厅设立纳凉点,覆盖商圈、社区、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既是响应武汉市总工会“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号召,也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我们要求所有纳凉点做到‘六有’:有场所、有设施、有服务、有标识、有管理、有保障,确保服务可持续、常态化。”
在青山建设四路营业厅,纳凉点与“智慧助老课堂”结合,志愿者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在洪山鲁巷营业厅,休息区增设图书角,成为上班族的“充电站”……武汉联通正通过差异化服务,让纳凉点从“避暑场所”升级为“综合服务平台”。
“以前觉得营业厅是‘高冷’的科技场所,现在成了我们最依赖的歇脚地。”陈飞驰的话,折射出武汉联通服务理念的转变。从“等客上门”到“主动服务”,从“业务办理”到“民生关怀”,这一转变背后,是城市治理者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刻践行。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以服务“心联通”为落脚点,烈日下,武汉联通营业厅内蓝色的“送清凉”标识牌如同一面面旗帜,标注着城市的温度与善意。从科技馆到大武汉1911,从青山到洪山,一个个纳凉点串联起武汉的盛夏,也托举起一座文明之城对劳动者的尊重与关怀。武汉联通持续深化服务“心联通”,以实际成效提升用户满意度与幸福感,让“民有所呼,我必有应”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作每一个贴心服务、每一处清凉角落,成为城市中最温暖的风景线。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