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支教融乡兴,稚语童声谱新篇
(通讯员 刘玉涵 熊舒妍)2025年7月1日至15日,湖北大学“稚语童声”实践团队在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石头咀镇冯家畈村、杜家山村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团队创新构建“推普+支教+乡村振兴”三位一体模式,通过普通话推广、文化教育和乡村赋能相结合,旨在提升当地儿童综合素养,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图为实践活动开班仪式现场 林佳佳 摄
活动期间,团队匠心设计多元课程体系,让普通话教学在趣味实践中落地生根。童声诵读课上,孩子们在队员的耐心引导下反复雕琢发音,清脆笑声中,语言自信悄然生长;生命安全教育环节,队员们以情景模拟为载体,将应急知识化作生动互动,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既学自救技能,又练表达能力;诗词专题课堂里,“玉米趣史”成为独特切入点,队员们从地理文化视角解读古诗词,“锄禾日当午”的琅琅吟诵声此起彼伏,孩子们争相举手展现学习成果;中国地图前,孩子们踮起脚尖细细指认,找到家乡位置时,便用彩笔郑重标记,眼中闪烁着对故土的热爱与对世界的好奇;音乐展示会上,稚嫩童声合唱《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的信念随歌声传遍全场,振奋人心。课程体系更延伸至名著导读、美术创作、趣味体育等领域,构建起全方位教育矩阵,让推普行动在多样态教学中自然浸润。
图为实践团队授课现场 林佳佳 摄
图为趣味体育课现场 林佳佳 摄
结业仪式上,团队代表,汉语国际教育23级本科生刘沛滢向冯家畈村捐赠“推普资源包”,这份礼物包含”稚语童声“社会实践团队编撰的知识点手册和红歌音频光盘,为孩子们的后续学习提供支持。
冯畈村党总支书记沈小虎在致辞中高度肯定团队成果:“活动不仅提升了孩子的普通话水平,更激发了他们对文化的热爱。”湖北大学驻村工作队队长周厚洪宣布持续帮扶计划,寄语孩子们珍惜时光、以知识为翼建设家乡。仪式尾声,幕后花絮视频缓缓播放:地理课上专注指认地图的身影、排练时认真演唱的模样……一幕幕温情画面引发全场共鸣,不少孩子眼含热泪,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党干部、学生合影 英山电视台 摄
此次实践以推普为桥梁,将支教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未来,“稚语童声”团队将持续深耕“推普+”模式,把课程体系化作流动的文化驿站。孩子们的普通话会成为连接乡土与互联网的纽带,在研学旅行中讲述家乡故事,让“少年中国说”的合唱声穿越山谷,成为乡村振兴中代代相传的成长密码,让每颗种子都长成撑起乡土未来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