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剧《人面桃花》绽放欧洲,“中国戏演出季” 再续文化佳话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歌剧研究会与奥地利(欧洲)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协会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承办的“2025中国戏演出季”暨中国戏(剧种)国际展演活动再一次在欧洲开展。作为该系列活动的第二部展演剧目,经典桂剧《人面桃花》不仅在剧院献上精彩演出,更以多场快闪活动拉近与欧洲民众的距离,先后登陆奥地利维也纳与意大利多地,用婉转唱腔、灵动身段与鲜活互动,为欧洲观众铺展一幅兼具东方韵味与人文温度的艺术长卷。
维也纳:中奥嘉宾共赏桃花意,美泉宫前童趣互动暖人心
7月的维也纳,艺术气息如多瑙河般流淌。7月11日17:00,美泉宫的草坪上早已洋溢着欢声笑语。一场别开生面的快闪活动率先登场:演员们化身 “戏曲老师”,为当地小朋友画起简易的戏曲妆容 —— 弯弯的柳叶眉、点点的胭脂红,孩子们对着小镜子眨着眼睛,好奇地触摸脸上的油彩,不时发出惊喜的欢呼。傍晚时分,民族服饰秀接力上演,灵动闪耀的头饰与色彩绚丽的裙摆在夕阳下流转生辉,路过的游客纷纷驻足,不少家长举起孩子让他们依偎在演员身边合影,快门声与赞叹声交织成一片。
7月12日19:00,MuTh 剧院内座无虚席,《人面桃花》的首场演出在此拉开帷幕。随着锣鼓声起,桃花仙子们手持桃花扇登场,序幕唱段刚落,便引来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7月13日15:00 的第二场演出更添文化交融的深意。中国驻奥地利大使亓玫,维也纳州/市议会前议长、(欧洲)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协会荣誉主席恩斯特・沃勒等中奥嘉宾与现场观众共同沉浸在这场艺术盛宴中。
意大利:西方老剧院的东方诗韵,古堡广场间绽放民族魅力
离开维也纳,《人面桃花》的脚步继续向南,在意大利的夏夜绽放别样光彩。7月14日,斯福尔扎古堡的石墙下,演员们身着民族服饰款款走来,裙摆扫过古老的砖石地面,仿佛一场穿越时空的邂逅。过往的行人纷纷停下脚步,不少人主动走上前与演员合影,有人还特意整理衣襟,想让自己与这美丽的东方服饰更和谐地出现在同一张照片里。随后,米兰大教堂前的快闪同样引发热潮,哥特式建筑的尖顶与中国服饰的流苏相映成趣,游客们排起小队伍等待合影,用手势比划着 “太美了”。
7月15日,维罗纳的领主广场上,“崔护”与“杜宜春”由广场两头向彼此奔赴,二人共持一枝桃花向观众们走来,由此拉开了这一次的民族服饰快闪。围观的当地居民笑着说:“这些衣服像会讲故事一样,让广场突然变得更有活力了。”不少路人被吸引,纷纷上前与演员并肩而立,记录下这跨越地域的美好瞬间。
7月16日21:15,卡萨尔马焦雷剧院内灯火璀璨。这座始建于1782年的古老剧院,见证过无数欧洲经典歌剧的辉煌,而当桂剧《人面桃花》的水袖在舞台上划出优美弧线时,百年时光仿佛在此刻交融。斑驳的壁画与精致的戏服相映,欧洲的歌剧传统与中国的戏曲美学在同一空间碰撞,让观众在历史的厚重感中,感受到东方艺术的细腻灵动。卡萨尔马乔雷文化局局长Marco Micolo、克雷莫纳-曼托瓦-帕维亚商会代表Ilaria Casadei以及卡萨尔马乔雷国际音乐节主席 Angelo Porzani也在当晚前来观看演出。
7月17日21:00,克雷莫纳菲洛剧院的演出同样座无虚席。克雷莫纳-曼托瓦-帕维亚商会代表 Ilaria Casadei再次来到现场,与意大利工匠总联合会克雷莫纳分会主席Stefano Trabucchi一同欣赏演出。建立于1807年的菲洛剧院,以其独特的声学设计闻名,当桂剧演员清亮的唱腔穿透剧场,与古老建筑的回声共鸣,恰似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对话。当地观众在散场后难掩激动:“虽然听不懂唱词,但演员的眼神和动作讲述了一个关于思念与重逢的动人故事,这就是艺术的共通语言。”
从维也纳美泉宫的童趣互动到意大利古堡广场的服饰盛宴,从剧院内的专注聆听到街头巷尾的热情参与,桂剧《人面桃花》以“2025中国戏演出季”为桥梁,让欧洲观众在粉墨春秋与鲜活互动中,全方位读懂中国文化的深情与活力。
8月2日,由昆山当代昆剧院带来的经典昆曲《西厢记》将继续在奥地利维也纳及意大利克雷莫纳和克雷马上演。“2025中国戏演出季”系列活动一直延续到今年11月份,越剧、扬剧、秦腔、锡剧和淮剧将陆续呈现在欧洲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