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工作杂志刊发:西安东尚社区的警社共治“社会微治理”模式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东尚社区坐落于西北茶城和长乐花卉两大商圈之间,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包含4个中大型小区,常住人口1.4万余人,服务体量大、周边市场繁多、人员结构多样、治安环境复杂。
社区民警联合治安协理员、物业工作人员检查消防设备,
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近年来,面对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长乐中路派出所以“共治”促“善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市域社会“社区微治理”模式,逐步建立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2022年4月至今,东尚社区可防性案件“零发案”,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陕西省预防犯罪工作机制试点社区、陕西省和谐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社区民警许勇军先后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社区民警、西安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个人等。
整合资源织成“一张网”
警社共治重在“治”,贵在“共”。长乐中路派出所联合东尚社区,率先在社区建成“暖心警务会客厅”,将警力下沉“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延伸到户”,拓展警社共治的广度和深度,构建了共治最大“同心圆”。
社区民警联合治安协理员在院落开展反诈宣传和普法教育
阵地联合同力共建。秉持“进一扇门、暖一颗心、办一切事”的服务理念,东尚社区社区民警与社区工作人员实施阵地联合,同址办公,合力建成融“一站式”业务办理平台、便民暖心警务驿站、综合治理指挥警务系统平台、矛盾纠纷调解室于一体的“暖心警务会客厅”,可以办理居住证、无犯罪记录证明、代领身份证,现场调解居民矛盾、家庭纠纷,并结合群众需求配置了轮椅、微波炉、药箱等设施。自“暖心警务会客厅”建成以来,已先后接待群众420人次,提供便民服务280余次,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26次。
警网融合同向共治。“下沉社区”是方法,“融入社区”才是目的。“暖心警务会客厅”在东尚社区建立以后,社区民警许勇军还担任了社区副主任兼治安协理员中队中队长。他结合社区警务和社区工作实际,将共性的16项工作任务纳入“警网融合任务清单”,每周联合社区网格员、物业、司法所、公益律师等相关人员,上门入户一起走、安全防范一起抓,定期分析社区治安形势,会商研判社情民意,达成了基础信息联采、安全隐患联治、治安防范联巡、矛盾纠纷联调,实现了“警格+网格”的双向赋能和深度融合。
召开警网融合会商研判联席会议,讨论社情民意,研究解决方案
力量聚合同心共享。警民同心实现共治共享是东尚社区警务工作的生动写照。借助居民“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在地优势,东尚社区先后组建了“警社共治智囊团”“离退休干部红岭先锋队”“反诈大妈联盟”等共治力量,引导和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社区民警还建立了36个“警务+综治网格”“警社共治”微信群,吸纳30名网格员、8名院落警长、35名楼栋志愿者、10名物业人员,在微信群里及时向居民推送警务政策、滚动排查风险隐患,动态掌握社情民意,让社区治理从“独奏”变为了“合唱”。
建章立制成为“硬保障”
社区警务工作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安前哨”。长乐中路派出所通过与东尚社区共建共治,协同发力,将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关键环节、关键事项,以制度机制进行固定,确保常态长效。
社区民警在幼儿园开展护学岗工作
建立信息收集机制。东尚社区民警联动社区采取弹性工作制和“线上加群+线下走访”的信息收集模式,每天走七家五户,常量更新居民家庭和沿街商户基础信息,全方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违法犯罪线索排查、安全隐患排查。同时,设立社情民意收集箱、张贴楼栋暖心警务码,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对收集到的信息,社区民警在东尚“一标三实” 基层基础信息平台上实时更新。基础信息的扎实采集,为做好社区人口管理和便民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立会商研判机制。按照“警治+自治、共治保平安”的理念,东尚社区民警把基层警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向外借力,形成合力,坚持每周组织交警、社区工作者、物业、城管、群众代表等相关人员,在“暖心警务会客厅”召开“社情民意联席会议”,共同会商研判矛盾纠纷、停车出行、安全隐患、治安整治等与群众生活切实相关的事项,通报近一周社区的治理情况、反馈上周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对于社区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对策并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确保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
建立多元解纷机制。东尚社区组建了以警社力量为主体,区检察院、法院、司法所、公益律师协同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专班,创新“茶话会矛盾调解室”矛盾调解品牌,以“解忧星期三”民情开放日活动为载体,每周三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答疑解惑,形成“有事说一说、没事谝一谝、凡事好商量、小事请原谅”的和谐氛围。对社区的矛盾纠纷实时研判,分层定级,简单纠纷就地化解、复杂矛盾专班化解、特殊矛盾跟踪化解、重大矛盾提级化解,最终进行回访跟进闭环化解。2025年以来,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件。
科技赋能撬动“大治理”
按照“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求,东尚社区积极推进智慧社区警务建设,将科技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推进基层治理以“智”提“质”,打造出了“枫桥式”社区警务升级版。
首创“暖心警务二维码”。东尚社区首创推出“暖心警务二维码”,把暖心“E”警务延伸到楼栋单元和居民家里,群众通过扫二维码,无须添加微信,即可一键反映社情、举报线索、紧急求助、咨询办理日常公安业务,真正把科技化、信息化融入社区警务工作。此外,结合不同居民群体的实际情况,针对上班族推出“午间不打烊”和“周末预约办”服务,针对老年人和特殊群众推出上门办理服务。这种指尖上的暖心警务联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打造出了互联网时代社区警务“新形态”。
社区民警在“暖心警务会客厅”调解纠纷,双方解开心结、握手言和
搭建基础信息采集平台。社区民警搭建了东尚“一标三识”基层基础信息平台,通过“警力+群力”“线上+线下”“入户+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联合社区、物业定期核对住户信息,摸清辖区底数、获取人口数据,服务警务实战。对实有人口信息数据采集即时更新,对流动人口做到即入住即更新,确保平台基础信息全、更新快。通过平台可以快速查询掌握本小区住户人员的信息情况和联系方式,为做好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和服务群众工作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以来,社区人口登记率保持在98%,准确率保持在96%。
建设智慧社区安防体系。在东尚社区,科技不仅是“千里眼”“顺风耳”,更是预判风险的“最强大脑”。东尚社区做优智慧安防,通过设立保安系统巡更点位等系列安防措施,做到实时预警,及时预防违法犯罪案(事)件发生,切实把科技的智慧力量赋能社区治理实践,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东尚社区的警社共治实践,既有“铁脚板”走出的真感情,也有“大数据”算出的安全感,更有共治力量汇聚的“大智慧”。各类安全隐患由警社共治队伍及时发现和消除,矛盾纠纷在“暖心警务会客厅”得到妥善化解,警社共治“社区微治理”工作模式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最优效能,形成了“1+1+1>3”的综合成效,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刘璇)
来源:派出所工作杂志
编辑:李娟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