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丨福州爱尔眼科医院刘健主任在“眼整形眼眶病泪道学科临床病例大赛”中斩获“金刀奖”
近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十二届眼科内镜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闽江泪道眼眶眼整形及角膜眼表培训班”在福州盛大举办。
为强化学科建设,深化医疗质量管理规范,提升中青年医生临床思维,本次大会特别组织了“眼整形眼眶病泪道学科临床病例大赛”。大赛于5月启动,广泛征集病例,按眼整形、眼眶病眼肿瘤、泪道病三个学科及诊断治疗类、手术类两大类型遴选。历时2个月,总共有55位医生踊跃报名参赛,经过了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最终12位优秀中青年医生提报的病例脱颖而出,晋级决赛。
在这场高手如云的较量中,福州爱尔眼科医院泪道眼眶眼整形科刘健主任提报的手术类病例——《挑战眼科禁区 创造视觉奇迹——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凭借其极高的技术难度、创新的手术策略及显著的临床效果等,在决赛中摘得桂冠,荣获“金刀奖”。
该获奖病例中的患者是一名17岁少年,因左眼外伤导致视力骤降仅剩光感,但经外院保守治疗后视力完全丧失。伤后半个月慕名求诊于刘健主任,被确诊为“左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为防止继发性视神经损伤,挽救男孩视力,刘健主任为其成功施行了“左眼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术后一周,男孩视力恢复光感,且能感知1米内眼前物体轮廓,术后三个月视力提升至眼前手动。
刘健主任介绍,此病例手术最大难点在于患者的视神经为无压迹型,寻找视神经难度大。术中,凭借熟稔于心的解剖结构知识,刘健主任快速找到视神经,并以精湛的技艺将视神经管从眶口到颅口全程减压,减压直径大于180度,行点状鞘膜切开,以释放部分脑脊液为标准,术后局部填充“鼠神经生长因子和曲安奈德注射液”。整台手术操作干净利落,堪称完美,赢得了专家评委团的高度赞誉与一致认可。
此次荣膺“金刀奖”,刘健主任表示: “这不仅是对我们团队在复杂眼眶疾病诊疗领域技术探索的肯定,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耕专业,精进技艺,致力于为更多疑难眼疾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诊疗方案,创造更多光明奇迹。”
刘健
他是“锦旗大户”、“熊猫医生”
用一片匠心,“眶”护光明
-锦旗大户-
一片匠心护光明
在福州爱尔眼科医院,刘健是绝对的“锦旗大户”,诊室的墙上挂满了锦旗。而对于这满墙的锦旗,他露出“害羞”的表情,因为在他看来——挂太多锦旗像是在显摆,不挂吧,又是患者的一片真心,有的还专程跨省送来,只好新来一批就换下一批。
对于刘健而言,每一面锦旗份量都很重,不仅凝聚着患者的好口碑和信赖,还是医者技术担当的体现。
-挑战禁区-
在地雷阵中磨生鸡蛋壳
视神经减压术被认为是眼科界难度最高、风险最高的手术。过去,这里是手术的“禁区”:头发丝般粗细的视神经靠近颅底,毗邻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等重要组织结构,医生需要将眼内镜从鼻腔进入,把压迫神经的骨片磨去,解除压迫,从而使视力提高,同时去除眶壁及部分眶内容物,使眼球回退。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脑脊液鼻漏、海绵窦损伤甚至颈内动脉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这就好比在地雷阵中,单手操作磨头,磨掉一枚生鸡蛋的外壳,并且不能磨破蛋膜。”刘健说,这需要眼科医生不仅自身的专业知识过硬,还要有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内分泌科等学科的知识储备。
-推广技术-
让“熊猫医生”不再稀缺
然而在国内,眼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目前仅有少数医疗机构开展。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没有医生会下诊断,二是会做这类手术的医生极少。据国际眼-鼻相关微创外科创始者吴文灿教授估计,全国能熟练掌握眼内镜手术治疗眼眶疾病的眼科医生不超过10个。因此,这类医生也被称为“熊猫医生”。
为了进一步推广眼鼻相关微创外科技术,提高泪道、眼眶眼肿瘤等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2021年起,针对疑难泪道、眼眶疾病患者的治疗需求,作为爱尔眼科福建省区泪道眼眶眼整形学组的组长,刘健在全省广泛开展巡诊并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学术沙龙与眼科同道分享交流。
在刘健主任的推动下,爱尔眼科福建省区眼科内窥镜手术培训基地于2023年8月正式成立。通过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和眼鼻解剖实操培训班,将眼科内窥镜手术技术广泛深入推广,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培养更多的眼鼻相关医疗人才,给更多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
刘健表示,计划在十年内,打造一个泪道眼眶眼整形中心,并作为泪道眼眶人才孵化基地,为福建培养输出更多的亚专业“尖兵”人才梯队,最终目标是让“熊猫”不再稀缺,将该领域疑难眼病降格。“只有不断寻求突破,才能走得更远,让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