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的世界》是一部以自然生态与动物为主要题材的随笔集。作者黎荔老师,籍贯广西梧州,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大学教授,文化学者、文艺批评家。出版专著《领悟西北之地》《凝神静气读一首诗》《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意思》《采色入掌》《视觉素养导论》《艺术导论新编》《易经新学》《老子新学》《大学义证》《道德经注解》《红楼梦与现代文学》《陕西文化产业实战研究》等。

该作品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与人类共存的动物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万物生命的敬畏与怜爱。作品描写了猫、蜈蚣、壁虎、蚯蚓、蝴蝶、蝉、麻雀等多种动物,以及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探寻、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以及对现代社会中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影响的忧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作者黎荔老师看来,这并非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科普著作,它更像是一本散文集,将作者对动物的观察、感悟与思考编织成一篇篇独立的篇章,每篇都充满了温度和深度。从一只失而复得的猫,到乌龟的缓慢时光;从一只勇敢逃出水族馆的章鱼,到象群执意北上的壮举……作者以人类的视角,却又不拘泥于人类的思维框架,用平等的目光去观察、理解这些动物,展现了一个个生动、真实且充满情感的动物世界。例如作品开篇便以一只失而复得的猫为引子,勾起了读者对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经意间与我们擦肩而过的生命的回忆。作者通过对猫咪习性的观察,展现了它们独立、自由而又充满神秘感的性格特征。这种细腻的描绘不仅让读者对猫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勾起了我们对自身与宠物之间情感纽带的思考。随后,作者将笔触延伸至更广阔的自然界,从乌龟的缓慢时光到章鱼的智慧逃脱,从蜈蚣的食腐习性到蜗牛的顽强生命力,每一个篇章都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赞美。尤其是关于蜗牛的篇章,作者通过讲述一个英国研究人员从埃及带回的蜗牛在四年后奇迹复活的故事,不仅展现了蜗牛生命力的顽强,也寓意着生命在任何困境中都有可能绽放出奇迹。

作者在书中穿插了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物的故事与传说,如“蛙神祠”中的青蛙、“五毒”中的蜈蚣等,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书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思考的角度。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与动物形象的结合,不仅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也提醒我们反思现代文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可见,这并不是一部完全轻松愉快的作品。在描述动物的同时,作者也揭示了人类活动对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与威胁。例如,在讲述大象迁徙的故事时,作者不仅描绘了象群扶老携幼、勇敢前行的壮观场景,也揭露了人类活动对大象栖息地的破坏与挤压,使得大象的迁徙成为一场与时间、距离、人类和灾难的较量。这种对现实的深刻揭示,让读者在感动之余,也产生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作为一部随笔集,《它们的世界》在语言表达上也有着极高的水准。作者的语言细腻而不失力度,既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动物们的形态与动作,又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内心的感悟与思考。这种语言风格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与可读性,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在繁忙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那些与我们共存于世的微小生命。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存在,构成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让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它们的世界》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回归与洗涤。它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充满温情与哲理的动物王国,让我们更加了解那些与我们共存于世的生命体,也让我们反思自身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与责任。它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个生命体、尊重自然规律、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