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点,北京朝阳区某社区楼下,现包饺子品牌“熊大爷”店内一片热闹景象。生包间的工作人员正将调好的馅料仔细包进饺子皮中。热气腾腾的饺子在沸水里翻滚,等待美食的客人悠然地听着歌曲。这温馨的场景,正在全国1200多个门店同时上演。熊大爷用一份现包饺子,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树立起社区餐饮规模化发展的全新标杆。

从街角小店到千店连锁,社区餐饮的破局之道

2019年,首家熊大爷门店在北京潘家园悄然开业。彼时的社区餐饮市场,尽管需求旺盛,却大多是零散的夫妻店,规模小且标准化程度低。熊大爷创始人刘俊雄精准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立志打造一个标准化、可复制的社区餐饮品牌。

(熊大爷首店:北京潘家园店)

为实现标准化,熊大爷在产品原料与研发上全力以赴。原料采购方面,熊大爷饺子皮选用新疆天山麦粉,绿色无污染,其蛋白质含量远超普通面粉;蔬菜则优选本地当季新鲜蔬菜;肉类更是精选猪前腿肉和脊镖肉。工艺流程上,从馅料配方到饺子大小,从煮制时间到温度控制,熊大爷都制定了严苛标准。同时,通过统一采购与加工,保障了产品质量和口味的稳定。

(熊大爷新版空间视觉)

经营模式上,熊大爷采用“堂食+外卖+零售”的三栖一体的经营模式,有效拓展门店营收场景。门店不仅提供现煮饺子,还销售生鲜外带饺子,方便顾客带回家烹饪。接入线上外卖平台,更是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能品尝到熊大爷的美味。这种模式既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求,又拓宽了盈利渠道。凭借高质量的标准化产品和三栖一体的经营模式,熊大爷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短短6年时间,熊大爷便快速成长为行业头部品牌之一,在营门店数量突破 1200 家,成为社区餐饮规模化的典范。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与社区共生共荣

当熊大爷的门店开遍大街小巷,它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餐饮品牌范畴,成为社区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履行着社会责任。

在社会服务方面,熊大爷定期推出“送暖心饺”活动,为社区里的环卫工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免费餐饮;熊大爷持续15年资助北川山区儿童助学项目;此外,熊大爷还通过公益门店“星点心愿”,为孤独症青年提供就业和融入社会的平台。

在就业帮扶上,熊大爷也发挥着积极作用。熊大爷积极为劳动年龄段中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4050 群体”提供就业岗位,在其全国1200 +门店中,“4050 群体”是就业主体。

(熊大爷积极解决4050群体就业难题)

在环保方面,熊大爷同样不遗余力。多次赠送社区居民购物环保购物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对厨余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积极参与社区的环保行动。熊大爷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社区的绿水青山。

探寻未来之路,在规模与责任中继续前行

1200+门店,对于熊大爷来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未来,熊大爷将继续深耕社区餐饮市场,探索更多的产品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比如,熊大爷正在与上海交大进行合作,以医学标准进行科学营养膳食研究,致力让于一颗饺“更美味更营养”;同时研发适合不同地域口味的饺子,推出定制化的餐饮服务等;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打造社区食堂,解决居民吃饭难题,为社区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在熊大爷社区食堂就餐的社区居民)

从社区内的一家小店,到门店遍布全国,熊大爷的故事,是社区餐饮规模化发展的生动写照。它用高品质的产品、创新的经营模式,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未来,我们期待熊大爷继续让“幸福一餐”成为连接人与社区的情感共鸣,在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上,续写更多关于责任与温度的商业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