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浩

早在10几年前,就收到过新昌石鹏东君给我寄的茶叶,说这是他在做的事业,他要挖掘这个新昌最古老的茶,让我先喝起来。茶叶用纸盒子包装,很是古朴素雅,茶叶喝起来幽香生津。之后几年,我便把这个茶当作了日常饮用的茶和招待朋友的茶,这个茶一开始叫古法茶,现在改成了“条干茶”,我问其原由,说是报了非遗,调查研究之后,这个茶在当地一直叫“条干茶”。哦,原来事出有因,古法茶是笼统的称呼,注重工艺,而“条干茶”是老百姓对这个茶的俗称。

每次去新昌,除了会石鹏东君,还会去几位茶友处坐坐,但是在他们那里很难喝到这个茶,了解之后,都是同样的回答,新昌的大佛龙井名气更大,更好卖一些。新昌,有中国茶市,是著名茶乡,这里不缺茶,也不缺茶文化。

这次到新昌是朋友之约,要去拜佛,还要去走走新昌的街巷,尝尝小吃。我当然想起了最为理想的向导,石鹏东君,是个本地通。

石君的安排果然是受到了朋友的赞许,第二天一起去看了文玩市场,还去一个城郊的小院赏月喝酒。喝完小酒,主人拿出一款茶泡给我们喝,朋友喝了没几杯,询问这个什么茶。说是似曾相识,这种感觉说不出来。石君不急不缓的介绍,这是他做的茶,说的似曾相识应该是小时候的味道。朋友正细致的闻着杯里的茶,猛抬起头:这是我小时候的茶,久违了!并追问,石兄还会做茶?石君答道:做茶之人最好不提茶,遇到有意思的茶友,倒可以大谈特谈。

和石君聊了新昌茶文化和他们挖掘条干茶的故事,朋友执意明天要去实地走走。

里外岙村,位于新昌和天台交界处,两座文化大山,一座天姥山,一座天台山,都是佛道仙山,底蕴深厚。从新昌县城一路开车,一路山环水抱,风景秀丽,被森林包围,到了里外岙村后,豁然开朗。我们在空旷的茶园上散漫的散着步,方圆几里都是茶树,蓝天白云交相辉映,让人极度舒畅。远处山峦有些禅意,连绵起伏,石君说一边是天姥山,一边是天台山,这两座山与中国茶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天姥山是当年支遁将茶从单纯的饮用升华为茶道的地方,而天台山茶文化则是深深影响了日本和韩国。

茶厂离茶山不远,茶厂边上排了很多来收购茶叶的小汽车,扛着茶叶的村民一个个朝这里走来,多少带着点胜利的喜悦,马上就可以卖到钱了。进去茶厂,碳火已经烧红,石君教我们杀青、揉捻、碳焙,这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是扑面而来的茶香,我们一致认为这是几十年没有闻到过的久违的茶香了。石君说,条干茶制作过程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这是传统的魅力,条干茶的制作工艺之所以能传承千年,说明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既古老又科学。

石君说从小在茶山长大,对茶有深厚情感,小时候看长辈在家里揉条干茶,再长大一点是机械生产珠茶,珠茶之后又变成了龙井。在他看来,科技一年比一年进步,茶叶机械也一年比一年专业,虽然生产越来越方便,但是反而这几年从事茶叶的越来越少。他说,自从开始挖掘条干茶的那一天,他说他要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湖面,激起一点浪花,时代在前行,不断地更新和改进,在发展的同时,也觉察到茶的走向是不是也出现了一些偏差。

对于条干茶的挖掘和推广,石鹏东君是倾注了心血的,从当年的古法茶问世,被多数人否定,再到现在的条干茶非遗成功,他说他就是这个茶,在守护某些东西,也在摸索着前行,其中滋味如茶般丰富。

新昌是个值得去好好了解的地方,同样是茶乡,新昌人做茶叶,除了把茶叶卖到世界各地,还把茶苗和茶机卖到了全国,敢想敢干,把茶叶文章做的丰富多彩。新昌寻茶,发现这个地方做茶的人有一直跟着时代步伐往前迈的,也有千帆过尽回到终点做忠实的守护和传承者的,像极了茶,值得我们去好好认识,细细品。

新昌人,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