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威雅学校:从创校生到伦敦大学学院UCL录取,她的四年成长之路
四年前,Millie带着一份好奇心,走进了南京威雅。那时的她,还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只知道要尽力向前。
四年后,她收到了伦敦大学学院(UCL)、曼彻斯特大学、巴斯大学、华威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的教育学录取通知,也在等待首尔大学的最终消息。其中,伦敦大学学院(UCL)不仅是QS世界排名第9位的英国G5超级精英大学,它的教育学专业更是连续12年蝉联世界第一。
在无数次选择、尝试和坚持之后,Millie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也找到了通往更大世界的方向。
扫码报名5月17日幼小初高开放日
和南京威雅2025届毕业生面对面畅谈
在学术探索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初到威雅时,Millie的英语基础本就不错,但真正让她完成质变的,是这里天然形成的语言环境与系统扎实的训练方法。
在南京威雅,绝大多数学科均以英语授课。这种沉浸式环境,让语言成为她思考与表达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考试科目。每天不同学科的切换,让她在真实应用中不断深化词汇、逻辑与表达力。
与此同时,英语课上还在不断地加强系统思维的培养。
在写作训练中,老师们教他们,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用具体例子细细支撑,再在结尾把思路自然收束回到开头,让文章像一条完整而清晰的河流。
Millie在中学图书馆
九年级,她在英语文学课上开始接触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奇玛曼达的《紫木槿》和《少年Pi的奇幻漂流》等原版文学作品。这些文本语言复杂、结构紧凑,部分内容甚至接近英文版的「文言文」,需要她频繁检索现代英文解释,主动拆解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
起初,阅读这些作品几乎是一种折磨。但渐渐地,在理解每一个生涩单词、拆解每一段隐喻叙事的过程中,她开始真正感受到语言的张力和世界的丰富。仅一年,她完成了从「读懂大意」到「深入分析」的跃迁。
而每周两分钟的即兴演讲练习,则为她打开了另一条成长通道。每周,老师会随机指定一个话题,要求学生立刻组织语言、完成两分钟无准备发言。Millie一开始极度紧张,甚至有过完全卡壳的尴尬时刻;但随着不断训练,她逐渐学会了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搭建思路、明确主线,用简洁而有逻辑的表达应对陌生主题。
语言能力的提升,不是来自集中冲刺式备考,而是在真实的使用与深度思考中,日积月累沉淀下来。
在十一年级,Millie第一次参加雅思考试,就拿到了总分7.5的高分,听力单项更是达到满分9分。这不仅是能力积累的体现,也是威雅教学体系自然驱动下的成果。
与此同时,经济与商务课程则打开了她理解社会运作的另一扇窗。
经济学与商务老师Mr. Lau,拥有剑桥和香港大学金融硕士背景,曾在宝洁、美林证券、英国置地等跨国公司任职。他的课堂以大量真实案例贯穿,将抽象理论与实际决策紧密连接。在讨论政府教育补贴政策时,Mr. Lau会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思考:补贴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如何牵动财政收支?又如何作用于社会公平?Millie第一次意识到,政策背后远比表面复杂,每一个决策,都像扳动系统里的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
Millie在商务课上做报告
她的批判性思维也因而逐步建立起来:问题往往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而是需要立场转换和多角度权衡。这也让她意识到,学习,考试不是目的,更是为了在未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而这种思维的萌芽,也悄悄点燃了她日后对教育与社会研究更深的热情。
在实践的现场确认热爱与坚持
如果说课堂让Millie找到了兴趣的方向,那么课外拓展课程(ECA)和一场场真实的实践,则让她在行动中确认了自己的热爱。
九年级,Millie报名参加了世界学者杯(World Scholar's Cup)。那时,她对这个陌生的赛事几乎一无所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踏出了第一步。但很快,她和队友从华东区域轮一路过关斩将,挺进全球轮;在全球轮中,她的个人辩论成绩跻身第六,协同写作排名第三,并顺利晋级耶鲁全球总决赛。
那辩论环节,Millie曾一口气提出十个反问,精准击破对方论点,还在闭幕上被选中登上大剧院,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进行公开展示辩论。
Millie(左)在世界学者杯小组辩论赛中
看似水到渠成的优秀,其实在每一次细致打磨中早有伏笔。
每周的课外拓展课(ECA),每一场练习后,老师们都会逐条指出可改进之处,从逻辑搭建到论证深度,事无巨细。
Millie记得,有一次老师指出她文章中的思考还不够深,建议她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解释和拓展,而不仅仅列点说明。这样的打磨,让她逐渐从追求表达清晰,走向追求思维深度。
在一次次的练习与比赛中,Millie不仅系统学习了创造性写作、跨学科知识整合、辩论框架搭建等能力,也逐渐打开了对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浓厚兴趣。
Millie(左)在世界学者杯协同写作中
此外,丰富的校内外活动,也在不断锤炼着她的综合能力。
威雅的全寄宿生活节奏紧凑、事务繁多。长期的高强度锻炼,让她逐渐形成了清晰的时间管理意识。为了在学业和各项活动之间高效切换,Millie和团队成员们学会了列待办清单、明确优先级、合理分配时间,用更高效的方法应对多重任务。
在参与商赛的过程中,临场应变能力也得到了实打实的提升。
Millie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模拟公司路演环节,原本台下提问冷清,但到他们组时,观众突然开始连番抛出刁钻问题。面对关于“如何平衡员工福利与公司财务状况”的质疑,Millie临场冷静回应,用简洁有力的解释稳住了局面。这种即兴处理复杂局势的训练,为她日后在更多公共场合的表达和协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2.12宜兴四天三夜研学旅行
2023.04首届学生长就职典礼
2023.10阿思丹模拟商业挑战赛
在威雅,丰富的校内外活动从来不仅是兴趣点缀,更是学校有意识搭建的成长场域。
学校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去辩论、去实习、去商赛、去探索,让真正的兴趣与能力,在一次次真实的经历中自然生长。对Millie而言,这些经历也不是碎片的闪光时刻,而是一条条指引她走向自我认知的路径。
扫码报名5月17日幼小初高中开放日
和南京威雅2025届毕业生面对面畅谈
在成长故事里走出通往世界的路
在申请的文书中,Millie讲述了自己对教育最初的触动:小时候随父母支教,在偏远农村学校,坐在简陋教室的小板凳上听课;在圣诞节活动结束后,一个小女孩用一盆自己种的盆栽回赠了这份关爱。这份记忆,虽然微小,却种下了她对教育最初的热爱。
而在南京威雅的四年,这颗种子,生长出了更加清晰而坚定的枝桠。
在南京威雅的跨年级工作坊项目中,Millie曾和同伴们为小学部的孩子们设计了以“不可思议的建筑”为主题的艺术教学工作坊。
在准备阶段,她们不仅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设计了分组方案,还反复推敲讲解顺序,力求让复杂的透视原理变得浅显易懂。在课堂上,她第一次以“小老师”的身份面对一群小小听众,讲解、示范、鼓励、引导。小朋友们专注的目光,让她第一次感受到,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一种被信任、被期待的责任。
Millie(右)在艺术教学工作坊中
后来,跟着南京威雅升学指导官James去做夏令营助教的经历,则让Millie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热忱。
作为助教,Millie既要持续关注老师讲解的内容,将重点、难点记录下来,比如难一点的单词,第二天需要以默写、抽查的形式帮助学员巩固;也要在教室中观察留意每一位学员的参与状态, 如果发现有人听不懂、跟不上,她需要在第一时间给予简单直接的帮助。
任务听着简单,要做好却也不容易。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员,她学会了用更简洁的表达,拆解复杂的概念;遇到有的孩子只顾着打字,有的孩子只想表达时,她巧妙地把性格不同的孩子分到同一组,让擅长表达的去构思内容,让擅长打字的负责整理,帮助他们在差异中找到合作的可能。
Millie在2024威雅夏校英语拓展营做助教
第一次面对真实的教育现场,Millie体会到了耐心和同理心的分量。当一个原本局促胆怯的孩子,因为掌握了一个生词而露出笑容时,那种满足感,胜过了任何一场考试带来的成绩。也是这些细碎而真实的场景,让她在心里写下了一个更成熟的答案——教育,从来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理解、陪伴和成就。
在威雅,丰富的跨学科课程和大量真实情境下的实践机会,并不是简单堆砌的选项,而是学校教育理念的一部分。我们相信,真正有力量的成长,往往不是被精心设计出来的,而是在一次次真实投入中自然积累的。对Millie而言,正是这样开放而有张力的环境,给了她不断试探、不断选择、不断确认的空间。每一次演讲、每一次辩论、每一次教学实践,都是她更靠近自己的过程。
升学的路上,南京威雅的指导老师们没有为她设计标准答案,而是一次次推敲经历与志向的联系,让成长脉络更加清晰。
最终,名校offer不过是这条路上,一个水到渠成的注脚。
扫码报名5月17日幼小初高开放日
和孩子共同进班体验开放课|和首届毕业生面对面
扫码报名2025南京威雅夏校
九大主题营地 释放你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