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响应教育强国战略,构建行业多方共赢的生态合作体系,中望软件牵头与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软件创新联盟等单位,联合推出“标杆100”案例计划,邀请100位教育行业标杆先行者,分享在培养国家战略人才过程中的实践和经验。本期走进济南职业学院,以下根据智能制造系主任孙玉峰的教育实践经验整理。

1746674000464300.png

济南职业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下设智能制造系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打造智能制造领域特色人才培养高地。设有9个高职专业及贯通培养项目,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建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超万平方米实训场所,设备总值近亿元。深化产教融合,与济南二机床、山东太古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学生五年内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创新创业金奖2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7项,主持4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近五年完成企业研发项目35项,转化成果17项,授权专利71项。坚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为区域经济和国家战略持续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1746673216693899.png

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济南职业学院以深度对接产业链的产教融合机制和健全的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育人体系,正稳步迈向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高技能人才的首选供给基地,成为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业的国内标杆。作为智能制造系主任,孙玉峰深切地感受到,这段国产化突破的征途,既有技术迭代倒逼的阵痛,更有国产软件赋能的破局喜悦。

智能制造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层出不穷,但传统课程体系却难以紧跟产业的步伐。“我们曾经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让教学内容始终与产业前沿保持同步。”孙玉峰坦言,部分教师对于国产软件的深度应用经验不足,企业参与动力也稍显不足,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实习基地层面,种种问题倒逼学院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

国产CAx应用场景深度拓展,产教融合新实践

面对挑战,济南职业学院全面实现教学层面的工业软件国产化替代。将中望CAx(CAD/CAE/CAM)技术深度融入课程体系,覆盖机械设计、有限元分析、数控加工等核心领域,彻底替代国外软件。“这一举措不仅让学生从底层逻辑掌握国产软件,减少被国外‘卡脖子’的风险,还显著提升了学生解决本土工业痛点的能力。”孙玉峰自豪地说。

● 工信部创新工作站驱动协同发展

与中望软件共建的工信部首批国产工业软件(CAX)产教融合创新工作站,成为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实践。

校企联合成立“国产工业软件技术服务中心”,依托中望正版软件共同开发适配行业的教材、课程及实验案例,开展软件测试与本地化研发。

同时学院重构“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将工业软件操作深度嵌入专业课程,同步建设虚实结合的实训环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学生们在实训室中操作国产软件,完成企业真实课题,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孙玉峰欣慰地说。

1746673236641439.png

入选工信部创新工作站的通知文件截图

● 实训室体系构建促进能力提升

以中望CAx软件为核心工具的实训室建设,将企业技术需求转化为教学场景。

如结合机械设计、机械制图、数控加工编程等课程,开发适配工业场景的实训案例,将智能装备领域的实际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

通过“设计-仿真-制造-测试”全流程项目实践,学生连续两年斩获山东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冠军。实训室通过国产软件替代传统国外软件,使学生从学习阶段即建立对国产技术的信任,国产技术应用意识深度强化,在本土适配性与服务响应速度上具有优势。

1746673250706731.png

1746673263305251.png

实训室学生上课场景

● 竞赛认证双重赋能人才培养

依托教育部成图大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赛事,学院将竞赛标准融入课程体系,新增参数化设计、协同开发等模块。为了培养更多熟悉国产软件操作逻辑的高技能人才,济南职业学院与中望软件深化合作,组织教师参与师资培训并获取培训员、考评员资格,联合开发国产软件配套教学资源,将1+X认证标准嵌入《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等核心课程,实现“课证融通”。孙玉峰表示,2024年,学生认证通过人数达500人,通过率由70%跃升至98.6%,课证融合使学生掌握企业级应用技能,缩短“学生-工程师”转型周期,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从“破局”到“引领”,再绘新蓝图

面向未来,济南职业学院计划基于中望CAD/CAM/CAE技术,进一步加强专业群与中望技术团队的深度合作,构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数字设计中心,实现教学模块项目开发、资源共享、过程协同、数据分析优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同时,学院将依托济南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联合高校、企业构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服务”协同网络。孙玉峰并建议推进三向融合:一是联合电子五所、行业协会定期举办智能制造技术与学科建设研讨会,组建跨院校教师、工程师、标准化专家的课程开发组,对标《中国制造2025》更新数字化课程资源库;二是聚焦工业软件适配性等痛点,校企联合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引入行业领军人才参与教学;三是打通“实训-实习-就业”通道,形成产-学-研-用闭环。通过共建教学资源、共研核心技术、共育产业人才,推动专业群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加速国产工业软件生态建设。

从“卡脖子”困境到“国产化”突围,济南职业学院的实践印证了产教融合的战略价值。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人才供应链,学院正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关于中望软件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首家A股上市的CAx解决方案商,拥有7大全球研发中心,深耕教育领域16年,为超4000所院校及8.5万所K12机构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支持。

关于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

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2017年于北京成立,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业务指导,挂靠单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秘书处设在电子五所,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行业纽带作用,持续开展产业研究、公共服务、生态培育等多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软件产业生态发展。

关于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

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11家主要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中心于2022年获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批复筹建,聚焦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卡脖子”技术攻关与生态建设,推动国产替代。

关于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软件创新联盟

由工软数创牵头组建,院士领衔专家团队,汇聚近百家单位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主攻设计与仿真软件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