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8 日,由 极客邦科技旗下 TGO 鲲鹏会举办的 GTLC 全球科技领导力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本次 GTLC 大会以 “十年同侪,一起 AI” 为主题,邀请 10 余位重磅嘉宾,从 AI + 行业落地、企业转型等多角度展开精彩分享;除了 TGO 鲲鹏会(北京)百余位学员报名参会之外,也有近百位其他城市的 TGO 学员报名参会,整体报名参会者 400 余人。

本次 GTLC 除包含多场高质量主题演讲外,还包含专题闭门会、匹克球、足球、科技领袖晚宴、品酒会、内蒙自驾等精彩活动。在 TGO 鲲鹏会(北京)成立十周年之际,让您可以更好地学习、放松,让 GTLC 聚焦于学习,又不止于学习。

作为 GTLC 大会的主办方,TGO 鲲鹏会 2015 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十年历程。十年里,TGO 鲲鹏会学员规模实现十余倍增长,帮助科技管理者在技术、管理及跨专业领域不断收获价值,助力企业突破研发、创新、管理等瓶颈,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未来,TGO 鲲鹏会将继续吸纳更多年轻力量、教授学者、科创投资人、海外学员,走向全球,助力更多科技管理者迈向卓越!

(GTLC 全球科技领导力大会·北京站 现场掠影)

主题分享

本次 GTLC 北京站主议程共有 11 场主题演讲,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主议程的精彩内容。

上午场演讲

上午场演讲围绕智能时代的生存与发展、AI 创业路径、社区与产业转型实践展开,从行业战略视角到创新企业的真实案例,为各位科技领导者带来启发与思考。

(主持人 易亚婷 易论 AI CEO)

开场致辞环节,涛思数据高级副总裁、TGO 鲲鹏会(北京)负责人陈肃,分享了他对 TGO 鲲鹏会(北京)十周年的感想及“十年同侪,一起 AI”大会主题的理解。

他表示,“十年同侪”是指十年间伙伴们共享共担、彼此扶持;“一起 AI”强调协同应对 AI 浪潮。展望未来,希望分会更壮大、多元,与成员相互成就。他感谢众人支持,预祝大会成功,期待下一个十年共创精彩。

本次大会的开场演讲由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韦青,带来《智能时代的生存与发展》,他深入剖析了技术变革的本质与智能时代的生存逻辑。

韦青首先抛出了三个核心疑问:当下热议的技术巨变或许是人类社会常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曾有类似热词;过度强调“日日新”可能源于工业文明下部分人的不思进取;人类对技术未来的预判仍处“山脚”,远未触及全貌。

接着,他提出了“生存与发展之树”模型:以“以人为本”为根本,兼顾身心健康;以系统思维、逆向思维等五种思维为支撑,打造“前沿组织”与“超级个体”。“前沿组织”需具备自律韧性与资源整合能力,“超级个体”要经历“人类+助理”到“人类主导、智能体执行”的三阶段演化。

针对 AI 落地,他强调阻碍并非技术而是心态,并发布“AI 改革宣言”:实证大于空谈,数字化是智能化基础,需警惕“朋友圈 AI”神话,重视文化、流程等“苦活”,且 AI 落地是复杂巨系统工程,客户要的是需求满足而非技术本身。

最后,韦青指出,智能时代需避免高估短期、低估长期,坚守人的主体性,通过系统思维与持续实证实现人机协同下的生存与发展平衡。

天使投资人、连续创业者石建平的分享主题为《智能体 AI 趋势的 10 个行动倡议》。他解析了智能体 AI 的本质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应对这一趋势的十大行动建议。

他指出,智能体 AI 是能推理、规划、执行多步骤任务,且可在极少或无人类干预下做决策,能与多种工具、数据源和环境交互的人工智能,是“大语言模型 + 工具 + 数据 + 角色”的组合。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水平和生产力,且被采用的速度空前,远超以往技术,将极大重塑劳动力市场。

基于此,他提出十大行动倡议:拥抱独立创业,借助智能体 AI 实现精益创业;瞄准智能体劳动力而非工具;拥有业务而非仅提供支持,垂直业务通常能捕获最多价值;发挥比较优势,要么通过规模占据市场,要么凭借敏捷取胜;开启原生 AI 化公司运营模式,将智能体思维等深度融入运营;掌握 Agent 技术栈,利用技术创新;以闪电速度执行,抓住市场先机;精通全栈经营,整合业务能力;快速变现,以收入验证产品市场契合度;战略对齐快速迭代,确保战略与执行一致至。

最后,他强调智能体 AI 时代已至,呼吁把握机遇,通过践行这些行动倡议在智能体 AI 浪潮中取得成功。

万界数据副总裁、万界方舟总经理赵新龙的分享主题为《36 岁“待业”一年跨到 AI 行业几个月,我的几点思考(1)》,结合自身经历探讨了 AI 时代的发展机遇与实践方向。

AI 是继劳动力、资本、代码/媒体/书籍之后的第四种杠杆。它结合了前三种杠杆的优势并克服其局限性,成为“超级杠杆”,能拉大个体与组织间的差距。而技术人在 AI 领域具备先发优势,领先半年以上。

但是,执着于代码会阻碍技术人赚“快”钱,我们应眼界开阔、关注结果而非过程,不要沉迷于 AI 工具本身。同时,AI 时代存在大量“AI 垃圾”,人们不应只做消费者,而要利用 AI 进行创造。

在发展路径上,他指出行业早期对个人开发者而言是机遇,做媒体/社区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且技术人可结合产品与媒体优势发展。变现方面,广告模式比收费更易触达,用 AI 挣钱可与其他事情并行。

最后,他介绍了万界数据的业务方向,主要聚焦行业模型与 AI 算力服务,并欢迎同行合作,共同在 AI 领域成长。

NVIDIA 亚太区企业级软件负责人张旭的分享主题为《AI Factory for Every Organization》,他介绍了 NVIDIA 在 AI 领域的技术布局与解决方案,强调每个组织都能构建 AI 工厂。

从背景来看,AI 革命正在加速,全球 IT 投资正转向 AI 工厂。而 NVIDIA 提供了 AI 工厂的全套构建模块,包括 AI 蓝图(如客户服务智能体、软件安全智能体等)、NeMo 微服务(数据处理、模型定制等)、NIM 推理工具等,其软件能激活多种 AI 工厂工作负载。其中,NVIDIA NIM 是 AI 推理的快速路径,部署时间短,支持多种模型,还能简化生产流程,与多家云服务提供商合作实现便捷部署。

NVIDIA 的全栈解决方案涵盖基础设施管理、模型训练与优化等,基于客户验证的参考架构,能提升效率、加快价值实现速度,助力企业通过 AI 工厂创造营收。这一套解决方案,都是企业落地 AI 工厂的重要参考。

最后,他提到 NVIDIA 也有广泛的生态系统助力 AI 工厂落地,让每个企业都能拥有 AI 工厂。

浪尖数科 合伙人 & 副总经理于哲(小鱼)的分享主题为《AI+智能硬件落地实践与复盘》,她结合浪尖与 1000+制造业客户的沟通经验,探讨了大湾区 AI+硬件领域的创业现状、玩家类型及所需技能。

她指出,大湾区 AI 硬件创业正处爆发前夜,活力与希望源于三大因素:

- AI 新型硬开始落地、带来新的创富故事,卷增量不卷存量;

- AI 硬件出海趋势增强,全球对中国供应链需求大;

- AI 硬件巨头尚未形成封锁,大小公司机会均等。

如今,领域入场玩家主要有五类:成熟制造业大公司成立 AI 硬件新团队、供应链企业从 2B 转 2C、互联网创业老炮陆续入场、名校学生/教授基于基础研究催化入场、明星算法公司投石问路撬动 B 端。

而在这五种玩家中,因为前期团队都未必完整,我们更需务实合作,完成团队拼图。

在技能需求上,以陪伴类机器人为例,相对古典互联网人而言,需掌握新技能包括:多模态功能性交互设计、多模态情感化交互设计、IP 人格塑造、人因工程与用户度量等新技能,这些都值得不断深耕和精进。

最后,她鼓励 TGO 鲲鹏会鲲鹏会伙伴们携手探索,在 AI+智能硬件领域共创未来。

(从左到右从上至下依次为:陈肃、韦青、石建平、赵新龙、张旭、于哲)

下午场演讲

经过短暂的午休,下午场的演讲准时开始。下午的议程,从团队管理、无人驾驶、工业赋能、视频生产,以及AI 在内容和交互上的落地实践全面展开,这些案例让我们对 AI 实战中的挑战、应对策略及其成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主持人 肖睿 北大青鸟 CEO)

首先开场的嘉宾是月之暗面 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付强,他的分享主题为《Prompting People—— 像训练大模型一样管理技术团队》,他探讨了将大模型训练理念应用于技术团队管理的思路与实践。

付强指出,不使用 AI 编程与新任管理者不信任下属的心态是相似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都需转变观念,将大模型使用和技术管理视为学科。他还提出管理与大模型训练存在多处相似性:如沟通中可借鉴 “Few Shot” 模式,通过示例对齐结果标准与风格;面对团队发言集中等情况,可参考 “Temperature” 参数鼓励多样化声音,营造心理安全感以促进创新;针对团队管理中的 “幻觉” 现象(如事故前误判),应谨慎奖励,避免外行管理内行,重视数据与逻辑,采用同行评审等方式应对。

在实践方面,他分享了 Kimi 的经验:通过积极聆听,理解他人需求;根据沟通对象差异,采用 “Single Source, Multi-Form” 方式实现跨层级高效沟通;在团队构成上,高密度人才团队与流程管理各有优势,端到端模型性能可能超越纯工作流。

关于量化这一技术管理终极命题,他认为,我们需避免以代码行数等类似指标来衡量团队产出,应关注结果、全局与团队,这里又可参考 DORA 指标(部署频率、变更前置时间等)。

最后,他畅想未来可能出现 “SuperAgent”,像 CEO 一样搭建子智能体团队,适应业务变化,甚至形成 0 人独角兽。“Prompting People”,两个向量空间的奇妙相遇,在这里指向了一个能量巨大的未来。

路凯智行创始人、董事长谢意的分享主题为《人工智能重构智慧矿山无人运维》,他介绍了智慧矿山无人化运维的实践与探索,强调以“三懂团队”应对行业复杂挑战。

行业层面,传统矿山作业面临生产事故频发、用工荒、人工成本攀升、作业环境恶劣等痛点。而矿山智能化、无人化是不仅是经济与政策刚需,能实现降本增效(如每辆车年省 30-40 万人工成本),更能为现场工人提供更好的作业环境。

应对挑战方面,路凯智行以“懂车、懂矿、懂算法”的三懂团队破局:懂车体现为掌握线控化底盘的自主设计与改造能力,覆盖燃油、新能源等多类型无人矿卡,并通过矿山无人运输机器人的持续研发、AI 赋能单车智能化等方式,进一步助力行业从矿山无人驾驶,向矿山无人运维方向发展;懂矿表现为具备全矿智能化产品设计与实施能力,以“技术驱动+精细运营”不断探寻矿山运营降本增效的更优路径;懂算法则是通过无人驾驶系统核心算法全栈自研,持续迭代创新,全面构建和提升 AI 研发与应用能力,让生成式 AI 不仅是工具,更成为矿山运维的 “生长型智慧”。

谢意在大会现场分享了众多实践案例,如群体智能优化多车协同、机器学习优化调度、无人驾驶知识库+LLM 运维问答机器人等应用,均验证了 AI 在矿山中的实际价值。

“只有荒凉的戈壁,没有荒凉的人生”,这不仅是戈壁上的标语,更是实业人的用心,最后,他展望未来,希望人与 AI 共生共长,赋能矿山智能化升级。

智谱 AI 国央企事业部 CTO 刘丁枭博士的分享主题为《基于大模型为工业赋能》,探讨了大模型技术发展、行业应用及实践案例。

他指出人工智能历经三代发展:从符号 AI、感知智能到第三代知识与数据双轮驱动的认知智能。而智谱的 GLM 系列模型完整体现了这一理念,如 GLM-4.1V-Thinking 是 10B 级效果最佳多模态模型,实现从感知到认知跃迁;GLM-4.5 融合推理、编码和智能体能力,满足复杂智能体应用需求。

大模型赋能行业应用方面,以制造业为例,涵盖知识管理(沉淀企业知识资产)、ChatBI 数据分析(降低用数门槛)、设计报告生成(提升方案效率)、安全监控(识别隐患)、设备健康管理(预测性养护)等场景,解决了传统模式下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接着,他分享了某大型企业的 AI 赋能案例。案例中,该企业构建了人工智能技术支撑平台,形成大模型体系,开发 1500+ 个应用,其中 80% 由业务人员自主开发,覆盖合同审核、不安全行为分析、智能客服、培训智能助手等场景,如合同审核通过 AI 提升起草、审查效率,实现业财联控。

最后,他规划了未来以知识和数据双轮驱动,深度结合业务场景,重塑政务、金融、能源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和现场听众一起畅想未来。

生数科技副总裁王川以《如何用 AI 重构视频生产链条》为主题,分享了 Vidu 视频大模型的发展历程、技术优势及多行业应用案例。

他指出,Vidu 自上线以来,就在持续引领“一致性”技术突破,率先解决“多主体一致性”难题,将面部一致性扩展至多主体一致性,覆盖人物、动物、物体、场景等任意主体。目前,Vidu 用户已覆盖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Vidu 支持参考生视频、文生视频、图生视频三大核心功能,其中全球首创的参考生视频功能,可实现与历史人物同框、穿越名场景等创意玩法,并能够生成多元风格视频。Vidu 已广泛应用于泛互联网娱乐、广告电商、影视动画、文旅、游戏、教育等领域:在泛互联网领域提供多种特效模板;在广告电商领域重构制作流程,实现一键试穿等功能;在影视动画领域加速创作实现降本增效;在文旅领域打造互动打卡玩法;在游戏领域助力生成场景视频等。

最后,他提到 Vidu 形成“模型×产品×用户”飞轮效应,未来将持续释放生产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稍后,和讯 产品增长中心总经理,摇滚超级个体践行者王博龙带来了一场以《AI 重构摇滚乐的最佳实践 & 生命感动》为题的高燃分享,他结合自身经历探讨了 AI 在摇滚乐创作中的应用实践、挑战及行业思考。

王博龙认为,在 AI 逐渐超越人类的领域中,文艺创作的审美是人类的独特优势,选择热爱的领域并投入其中,比单纯追求成功更有意义。

在 AI 重构摇滚乐的实践中,他借助 Suno 等工具实现高效创作,从动机产生到演出准备可在一周内完成。AI 显著降低了音乐制作和时间成本。目前他已完成从线上创作到线下首演的突破。

在整个过程中,他遇到诸多挑战,如 AI 人声共情不足,但通过使用 [Live Music] 标签增强了现场感;平台对 AI 音乐的限制,通过制作人重制提升作品质量以符合上架标准;社群活跃度维护,利用 AI 生成日签和梗图促活;视觉需求方面,借助 Midjourney 等工具完成专辑封面、分镜脚本等制作。

他见证了 Suno 从初体验到 V4.5 版本的进化,其旋律创作、副歌设计等能力不断提升。未来可能会出现音频协作工具、AI 音乐耳机、实时音乐协作平台等方向的探索。

他指出,2023 年中国音乐节市场爆发,票房达 32 亿,未来潜力巨大。而他所在的乐队目标目前已成功举办首场线下演出,验证了 AI 辅助创作在实际场景的可行性。

最后,他强调用热爱驱动创作,让 AI 辅助而非替代人类创造力,在摇滚领域实现独特价值。

灵心巧手 联合创始人、北京智星青年人才科技创新研究院 技术副院长苏洋 的演讲主题为《一起聊聊灵巧手》。他详细介绍了灵巧手的特点、技术优势以及应用前景。

灵心巧手的主要产品是高自由度的灵巧手,一种机器人手部关键执行设备。当前,灵心巧手的产品拥有 7 至 42 个主动自由度,覆盖所有灵巧手技术路线,是全球自由度最高的且大规模量产的高自由度灵巧手产品,能够适应各种开放式通用场景。

在研发方面,灵巧手对关节轻量化有着严格要求。团队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取得了突破,包括全球体积最小的指节模块,将电机与减速器集成其中;自研的压阻式电子皮肤和三维力传感器,响应频率达到 1kHz,精度可达 0.01N;创新的微型谐波减速器和三相无刷电机,支持超过 200 万次的高效运动。此外,灵巧手在材料上采用国产 PEEK 材料,通过以塑代钢的方式实现了轻量化与高性能的完美结合。

在应用方面,灵巧手可与机械臂、轮式平台等设备结合,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物流等领域。其数据采集方案灵活多样,支持外骨骼与动捕手套遥控等方式,具有低成本和长续航等优势。

在这个模型迅速发展的时代,灵心巧手团队致力于简化灵巧手技能的开发过程,使其更加易用。用户只需插电开机并提出需求,即可实现应用。未来,团队还计划开放生态系统,推动技术普及,让灵巧手广泛应用于更多场景。

最后,苏洋分享了他对未来的愿景:“让机器为人类工作,让人类有更多时间去享受生活。”这一观点引发了在场听众的深思。

(从左到右从上至下依次为:付强、谢意、刘丁枭 、王川、王博龙、苏洋)

闭门会

本次 GTLC·北京站组织了一场 AI+出海专题闭门会,主题为《AI Agent 浪潮下的企业出海:从技术落地到业务增长》

(GTLC 北京 AI+ 出海专题闭门会)

特色活动:不止于学习

8 月 7 日-8 月 12 日,GTLC 北京站共举办了 5 场特色活动,满足讲师、学员、各科技同仁社交需求,各类社交活动氛围轻松活跃,共庆 TGO 鲲鹏会(北京)十周年!

(GTLC 北京科技领袖晚宴)

科技领袖晚宴邀请了两位 TGO 鲲鹏会(北京)终身学员,他们分别是蓝莺 IM CEO、TGO 鲲鹏会(北京)董事梁宇鹏(一乐),CCF TF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架构 SIG 主席、TGO 鲲鹏会(北京)董事 史海峰。两位均发表了在 TGO 鲲鹏会十年同侪历程的感想。

(TGO 鲲鹏会终身学员梁宇鹏(左一)、史海峰(右一))

更多特色活动精彩瞬间

(十周年·足球友谊赛)

(十周年·匹克球体验)

(十周年·品酒会)

(十周年·内蒙自驾:阴山穿越之旅)

感谢赞助伙伴

GTLC 北京站的顺利举办,离不开金牌共创合作伙伴万界数据、银牌共创合作伙伴 Webeye、祥云科技、硅基流动、博瑞通盛,高级共创合作伙伴云智慧,城市共创合作伙伴云网安信的大力支持。同时,我们也感谢晚宴赞助商硅基流动、博瑞通盛、云智慧。

我们 8 月 23 日,GTLC 上海站再见!

(2025 GTLC 全球科技领导力大会·年度规划)

关于极客邦科技 & TGO 鲲鹏会

极客邦科技致力于推动数智人才全面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公司以“成为全球卓越的数智人才发展平台”为愿景,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布局,覆盖行业研究、科技传媒、企业培训、职场进阶等领域。旗下拥有InfoQ极客传媒、TGO鲲鹏会、极客时间等品牌,服务包括开发者、技术领袖及企业用户,累计覆盖300万+ 开发者和4000+付费企业。

TGO 鲲鹏会是极客邦科技旗下科技领导者同侪学习平台,由极客邦科技创始人霍太稳于 2015 年发起,学员由具有科技背景的公司创始人、CXO、技术 VP、架构师、教授学者和科创投资人等组成,共计超 2000 位 ,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厦门、武汉、苏州、台北、硅谷、新加坡等地区定期举办学习活动。TGO 鲲鹏会采用了“学员共建”的组织形式,希望通过“共建、自治”的方式维护组织的健康发展,为学员提供必要的服务,帮助学员个人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助力学员企业之间更好地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