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产险河北分公司在河北衡水阜城李刘庄村开展支教活动
石家庄2025年11月28日 美通社 -- 今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6周年,也是中国平安持续投身教育公益的第32年。白杨映初心,大爱暖燕赵,初冬燕赵大地的风带着收获的清甜掠过阜城这片土地,古城镇小刘平安希望小学门前的白杨林叶片沙沙作响,像是在迎接一场跨越山海的爱心奔赴。
11月25日,“与希望同行”平安希望小学支教行动(河北衡水站)在阜城县古城镇小刘平安希望小学正式启幕。志愿者团队带着精心筹备的课程,走进这座始建于1956年的乡村小学,用知识浇灌梦想,用陪伴温暖童年,在冀东南的沃土上书写教育公益的新篇章。
白杨林下的期盼与约定
“老师,你们是从大城市来的吗?”
“听说要教我们画画,还要讲三国故事?”
当平安志愿者的支教车队碾过村口的砖头路,早已等候在操场的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里盛满好奇与期盼。阜城县古城镇小刘平安希望小学坐落于九个自然村的中心,服务半径辐射周边1公里,斑驳的教学楼前,几株高大的白杨树挺拔矗立,像极了乡村孩子坚韧质朴的品格。
简单而隆重的启动仪式结束后,王平校长握着志愿者代表的手感慨道:“村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平时很少能接触到特色课程,平安的支教行动真是雪中送炭!”平安志愿者代表回应道:“教育公益是一场长期的陪伴,这次我们带来更多元化的支教课程,让爱心持续生根发芽。”仪式现场,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涂鸦了“与希望同行”主题画布,嫩绿的枝叶在画布上摇曳,象征着彼此结下的深厚情谊与共同成长的期许。
三国创业故事里的精神滋养
“同学们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谁?为什么?”平安产险总部企康理赔运营项目组负责人阳中义化身支教志愿者,用三个问题将孩子们引入三国的世界,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兴趣。他没有枯燥地讲解史料,而是结合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三国故事:讲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讲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讲桃园三结义“祸福同当,生死与共”。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时不时举手提问:“诸葛亮真的有那么聪明吗?”、“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赵云?”课堂上,孩子们围绕“曹操是不是英雄”展开讨论,在思维碰撞中理解历史人物的多面性。“以前觉得历史很无聊,现在发现三国故事超有趣,还能学到道理。”同学们课间还在争论三国人物,眼里满是求知的光芒。课堂上那一段段历史解密、一张张“三国杀”卡牌,无形中鼓励着他们课后继续探索历史的奥秘,忠义智勇的精神内核也必将滋养孩童内心,让他们收获心灵成长。
操场上的协作与坚韧
“预备跑!”体能课的哨声划破校园宁静。志愿者魏海涛将操场设计成趣味运动场地,用砖块搭建障碍栏,用跳绳编织“电网”,推出“蛙跳接力赛”、“障碍通关大挑战”等特色项目课程。一开始有些羞涩的孩子,在魏老师的带动下渐渐放开手脚: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不慎摔倒,身旁的队友立刻停下脚步拉起她,两人并肩冲向终点;障碍赛中,孩子们小手抓起障碍砖块,一步一步完成通关,汗水顺着额头滑落却笑得格外灿烂。
“以前体育课就是简单跑跑步,现在和小伙伴一起闯关太有意思了!”气喘吁吁的孩子们抹了把汗,眼里满是兴奋。魏海涛有着多年公益支教经验,他不仅教孩子们规范的运动动作,还穿插讲解急救知识:“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培养坚持与协作的精神。就像门口的白杨树,只有扎根土壤、相互扶持,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课堂尾声,志愿者还组织了“体能闯关打卡”活动,孩子们争先恐后完成各项挑战,每一份通关礼物都见证着他们的勇气与成长。
心灵深处的自信绽放
“如果同桌不小心弄坏了你的画笔,你会怎么做?”性格塑造课上,志愿者林慧老师的问题引发了一场热烈讨论。孩子们围坐成圈,在情景模拟中扮演不同角色:有的孩子从一开始的哭闹“维权”,慢慢学会冷静沟通;有的孩子则主动换位思考,说出“没关系,我们一起修好吧”的暖心话语。
林老师设计的“优点盲盒”活动更是点燃了课堂气氛。孩子们把对同学的赞美写在彩色纸条上,随机抽取分享。当内向的小雨抽到“你画画特别好看,像小画家一样”的纸条时,脸颊泛起红晕,悄悄抬起了一直低着的头。孩子努力克服以往腼腆的个性,在林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学会表达、懂得包容,慢慢建立自信。课堂上还设置的“梦想分享会”,孩子们勇敢说出自己的心愿:“我想当画家”、“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想成为像志愿者老师一样漂亮可爱的人......”,每一个梦想都在真诚的掌声中闪闪发光。
指尖传承的文化之美
美术课上,教室里满是艺术的气息。志愿者刘雅倩带来了一堂进行准备的美术课程,她提前准备拓片、民俗纹样模板,还特意收集了校园里的白杨树叶、槐树叶,让孩子们感受身边的自然之美。“大家先把油墨均匀涂抹在模板上,再轻轻铺上宣纸,用拓包慢慢按压,注意不要移动纸张哦!”刘老师手把手地指导着,孩子们学得格外认真。
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纷纷发挥创意:有的蹲在地上拓印杨树叶的脉络,清晰的纹路像天然的艺术品;有的合作拓印“希望小学”的校牌,把对母校的热爱印在纸上;还有的孩子拓印了爷爷奶奶常用的镰刀、锄头纹样,感受农耕文化的厚重。四年级的小浩兴奋地举起自己的作品:“你看,这片槐树叶的拓印像小扇子一样,太神奇了!”志愿者们把孩子们的拓印作品收集起来,共同布置校园文化墙,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时,骄傲的笑容格外耀眼。
点亮未来的科技探索之光
除了既定课程,支教老师们从人脸识别、智能语音等孩子们熟悉的场景切入,生动阐释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世界。“大家知道我们平时用的导航是怎么工作的吗?”、“智能手表为什么能计步?”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
“希望在孩子们心中埋下探索未来的种子,引导他们激发科学兴趣。”志愿者鼓励孩子们思考“如何用科技改善家乡”,孩子们纷纷畅想:“我想发明智能灌溉系统,帮助爷爷奶奶种地”、“我想设计乡村导航,让外人更容易找到我们村”,纯真的想法里藏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
初心不改,希望永续
时光荏苒,支教行动接近尾声。离别那天,孩子们早早来到学校,有的给志愿者送上自己画的画,有的递上写满祝福的卡片,还有的悄悄塞来一颗珍藏许久的糖果。“老师,你们还会再来吗?”、“老师,我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孩子们的话语质朴而真诚,让志愿者们热泪盈眶。此次支教行动,平安志愿者为孩子们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让自信、勇敢、探索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车辆驶离学校时,夕阳为白杨林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孩子们挥舞的小手渐渐远去,但那份跨越山海的爱心与约定从未消散。
白杨挺拔,初心如磐
自2007年中国平安开展支教行动以来,已累计招募12708名支教志愿者,支教服务时长总计超44.3万小时,惠及31万余名乡村学生,用实际行动为乡村孩子托起希望。此次河北站支教行动,是平安教育公益“五大工程”的生动实践,更是“总分联动、层层落地”公益格局的具体体现。未来,平安产险河北分公司将持续深化支教长效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让教育帮扶更具针对性与可持续性。
燕赵大地,大爱无疆。2025年的这场爱心奔赴,不仅是一次支教行动,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一次希望的接力。平安产险河北分公司将持续耕耘,让更多乡村孩子在知识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让希望之光照亮燕赵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共同绘就乡村教育振兴的美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