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对优质中国资产估值叙事已变 中集集团业务超预期 估值仍被低估

香港, 2025年8月27 - (亚太商讯) – 中集集团(02039.HK)以"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为双主线,形成八大业务板块,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各个板块在各自领域基本处于行业国际顶流,是一家在资本市场颇具稀缺性的国际化优质中国资产上市公司。

近日,国际知名评级机构Morningstar基金量化评级(Morningstar Quantitative Rating™)上调中集集团(02039.HK)的公允价值至10港元水平(9.78港元),并认为股份现价较其量化公允值10.06港元仍有近两成折让,反映公司现价具吸引力。

国际机构对优质中国资产的估值叙事已悄然大变 中集集团是首期标的之一

晨星对中集集团的最新估值,是在公司股价近期倍升之后,对新晋股价预期的再度上调。背后原因,其实反映的是国际机构对优质中国资产在港股的估值叙事已经发生悄然变化的一个缩影。

现实情况是,优质中国资产的估值叙事变化的方向是向上大变的。内银股的倍升是一种情形,长期被压制的极低市盈率得到部分修复,但PB仍低于1,也远低于国际同业。而中集集团近期股价的较好表现,H股股价竟升穿A股股价围栏,已经成为H股溢价于A股的少数5-6家中资股之一,这是另一种情形。体现出"优质中国资产"估值叙事,已经得到包括国际机构在内的众多机构投资者的认可,并在悄然加以实施。

从股价表现看,中集集团可以视为被港股市场认可的首批优质中国资产之一(H股溢价A股)。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公司均属中国乃至世界的行业龙头,并且具有全球化经营的特征。他们的内在估值被严重低估,在行业和资本市场中具有一定稀缺性,并具长期发展潜力。也许,港股市场长期被低估的"优质中国资产"的价值回归,已经不再是"口头秀",而可能以目标分散但标准近似的方式正走在重估的远征路上。

重视投资者回报 中集集团积极实施回购及分红 引机构投资者关注

集团已经在2024年安排了A股回购,而早前又公布拟以不超过5亿港元回购H股股份作库存股持有,计划三年内完成转让或注销。这反映了公司对自身长期发展的信心。从数据看,股份回购正在实施中,截止8月27日,公司累计回购H股金额约0.56亿,共约864万H股,但市场反应非常积极,股价已处于上升态势。

此外,2024年度公司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 0.176 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9.45亿元,占当年可分配利润的33%,以2024年末收盘价5.22港元计,年化股息率3.37%。符合公司2022-2024年连续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30%的承诺。在投资者问答中,公司还表示未来可能会加大对投资者的回报力度。这也反映出集团重视投资者回报的初心。

基于以上多重因素,7月,就有数十家国内外机构对公司密集进行一对一和一对多调研,其中包括:盘京投资、太平养老、JM Capital、Platinum Equity、广发基金、南方基金、大成基金、前海开源基金、CLSA、中金公司、宁银理财、中信证券、中银香港资管、Franchise Capital Management、上海泾溪投资、广东谢诺辰阳私募、上海水璞私募、玄甲资本、江苏沙钢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显示出中外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在中美关税战博弈的迷雾中 公司表现超出市场预期

尽管商谈尚未结束,但从欧日印等国的谈判结果看,美国加税及对贸易的影响已基本明朗,中美关税战的博弈处于迷雾中。但在近日集团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公司透露,双方关税谈判虽趋缓和,但集团集装箱订单需求增加,行业对需求表现乐观,目前业内订单都较为饱满,公司的集装箱订单目前排产至第三季度。对于集装箱制造行业的全年预测,目前预计全行业产量不低于300万TEU,高于年初及市场预期。显然"暗牌"已打成了"明牌",行业发展趋势的明朗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与预期。

2025年上半年集团业绩表现优良

贸易谈判早前不明朗因素对环球贸易亦有所影响,但随着谈判局势逐步明朗,亦令近期中美之间的货柜运费飙升。全球领先的航运研究机构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7月的航运市场年中回顾报告,也印证了集装箱航运市场来自于关税担忧和船队扩张压力相比预期要有所乐观。

主业包括从事集装箱制造业务的中集集团(02039.HK)或成主要受惠者,今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录得12.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63%;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逾71.54亿元,扭转了去年同期现金流出的状态,主要受惠于销售回款增加。事实上,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引擎已经默默转变── 公司前期培育的能源相关业务,在期内的盈利增长非常强劲。

公司海工板块主要业务包括以FPSO、FLNG为主的油气装备制造,以海上风电安装船为主的海上风电装备建造,以及滚装船等特种船舶制造,切合国家要在海洋强国建设上深水、绿色、安全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方向。今年上半年,中集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0.14亿元,同比增长2.95%;毛利率同比大幅改善5.85个百分点至10.8%,实现净利润2.81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净亏损0.84亿元,实现了突破性扭亏,盈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值得留意的是,其核心业务主体烟台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净利润达到5.25亿元。截至6月底,集团海工业务累计在手订单高达55.5亿美元,排产至2027/2028年度;其中,油气/非油气订单占比约为7:3,有效平抑了油气市场的周期性波动。

其实,集团还有一个增长加速器尚未被市场充分理解与挖掘。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之一,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25万亿元以上。天风证券研报指出,深海产业链独特性决定了深海科技的核心集中于装备制造环节。中集集团就是世界范围内可以制造深海能源开发装备的少数龙头企业之一。有理由预期,集团的"海工业务"在未来数年可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另一大能源业务平台为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今年上半年,其抓住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机遇,利润表现极为亮眼,报告期内实现利润4.60亿元,近乎翻倍。

集装箱制造业务受益于全球贸易韧性叠加国内多式联运需求显著提升,该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13.2%至14.44亿元。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预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贸易总额将同比增长3000亿美元,其中2300亿为商品贸易增长贡献,主要受美国进口激增和欧盟出口增长的推动;受益于此,全球集装箱贸易量也呈现增长趋势。同时,在集装箱标准化物流运输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下,国内多式联运在规模、枢纽布局、通道网络等方面成效显著,国内客户对集装箱标准干箱新箱的需求显著增长。尤其是,在南美水果出口需求旺盛、冷链运价保持高位运行等因素的推动下,集团实现冷藏箱销量达9.20万TEU,同比大幅增长105.82%

小结

在港股市场对优质中国资产估值叙事不断调高的背景下,中集集团作为被资本市场力量相中的首批优质标的(H股溢价A股),前景可期。目前,公司市盈率约13倍,与"优质中国资产"国际化估值预期相比仍属偏低。

更重要的是,公司市净率PB仅0.87倍,离1倍的基本净值有近一成半折让,若加上多年前的投资资产溢价,估值潜力远被低估。相信本轮优质中国资产的市净率估值,会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关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