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水产饲料行业在存塘鱼量减少、极端天气频发及养殖周期后移等多重压力下整体承压,市场需求普遍趋冷。然而,广东粤海饲料集团(简称“粤海饲料”,股票代码:001313)于近期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却逆势传来捷报。

预告显示,上半年粤海饲料销量同比增长11.4%。尤为关键的是,公司在一季度亏损2467万元后,成功于二季度强势反弹,实现半年度整体扭亏为盈,一举创下上市以来最佳的半年度经营业绩。

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背后,究竟是困境反转的信号,还是高质量增长新阶段的开启?为此,笔者与粤海饲料董事长郑石轩先生进行了交流,探寻这份半年报背后的战略逻辑、业务亮点以及对未来的深远谋划。

1755482576596804.jpg

▲郑石轩

1.高质量增长

东东:上半年的业绩预告显示粤海量利双增,也是上市以来半年度首次,您怎么看待这份成绩单的价值和意义,能否解读为粤海已经从低谷跨越?

郑石轩:可以这么理解。由于存塘鱼量减少,叠加极端天气以及养殖季节后移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很多市场的饲料需求下降。粤海的饲料销量能够逆势同比增长11.4%,我还是很欣慰。而且,增长呈现逐月向好的趋势。因此,正常情况下我们下半年还会获得更大的销量增长。

同时,上半年的增长也是高质量的增长,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优质客户的开发大幅度增加,新客户销量占比大幅提升;第二,资金授信管理更加完善和规范,回收更可控,回收率提高;第三,在甲鱼料、鳗鱼料、冷水鱼料等新品市场的开拓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第四,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表现更加亮眼,即使有点问题也能够被很快发现和及时处理,年初定下的“生长速度提升10%、饲料系数降低10%、损耗降低50%”的质量目标正在逐步得到印证,市场口碑得到较大提升;第五,集团化管理更系统和标准化,岗位工作有了标准,管控有了抓手,很好地提振了员工的积极性,做事更有章法;第六,每家基地公司都有四五个支柱型的产品,增长更可持续和稳健,而不是靠一两个品种来获得增量。

东东:您说资金授信管理更加规范,听说生鱼料市场粤海的资金投放力度还是比较大?

郑石轩:上半年受天气、价格的影响,养殖户的投喂积极性下降,使得珠三角的生鱼料容量有所下滑,但粤海生鱼料的销量有了不错增长,而且资金回收更好!这主要来自于产品质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发展了很多优质生鱼大客户。

其实,今年粤海生鱼料的经营策略以稳为主,没有主动出招去抢市场;而是以产品质量取胜,在资金管控上比以前更严格,然后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拿来发展虾料、加州鲈料、黄颡鱼料等品种。

2.经营持续向好

东东:一季度粤海尚亏损2467万元,但半年度业绩预告已经扭亏为盈,是什么促成了二季度的强势反弹?

郑石轩:水产料的需求特点是二季度比一季度大,而且我们销量呈逐月向好的趋势,所以二季度的销量多于一季度,营收、利润也会好于一季度。特别是,资金回收向好,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大幅减少,对净利润的影响也大幅降低。

东东:今年业绩向好,您对未来三年有什么设想?

郑石轩:第一,粤海的管理要实现系统化、标准化。每个岗位、流程做什么、达到什么指标要形成标准,并做好记录汇入管理系统由AI分析、比较和评估,使员工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降低差错率,即使出了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和纠偏。

第二,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及技术上的突破,公司“三高三低”技术战略和“四重保障”质量体系将得到体系化的支撑和保障,有利于我们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更好地助力客户实现低成本养好鱼虾。

第三,稳定增长是粤海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尤其在各方面的配合和系统保障下,不可能也不允许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第四,应收账款将得到有效控制,大额度的信用减值损失计提不可能再出现,粤海将实现利润的相对稳定增长。

第五,当管理能力提升、业绩稳步增长后,粤海将利用上市平台进行大力度的并购。过去我们对并购非常慎重,也是担心实力不强、体量不够、基础没打牢时的并购风险,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可能面临双输的结局。

我们要求并购一定是1+1>2的效果,不单单体现在并购后的体量规模增加,更要粤海有能力去赋能标的公司、提升其经营质量,帮助对方实现更好的业绩和可持续增长。简单来说,我们要具备避坑和承受风险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管理能力后,才会去大力谋求并购这种外源性的增长。

3.虾料成最大亮点

东东:过去几年,感觉粤海作为虾料头部企业,有些错过了虾料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机会,目前有没什么改观?

郑石轩:国内尤其高位池模式为代表的虾料,粤海曾经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我们做得比较早,也做得比较好。确实2020年以来,我们在虾料上失去了一些机会。一个是小棚虾模式,短短几年在华东乃至全国各地发展非常迅猛。而小棚虾的园区控料发展模式,需要企业有较多的资金投放,粤海由于要筹划上市,没法在小棚虾园区的开发上有过多投入,只能望棚兴叹!

另一个是福建高位池养虾,对体色、诱食性方面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们没有及时调整好技术方向,坚持以料比、长速作为产品的主要优势来定位,在体色、诱食性上没有去加强,导致在这片重要的虾料市场上,也慢慢变得落后了。

从2022年开始,我们对技术体系进行了大力改革。应该说,我们通过大规模研发,既保持长速和料比的优势,也能在诱食、体色上获得突破,更在健康、减少损耗上的表现特别亮眼,市场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近两三年,我们一方面积极发展小棚虾料园区;另一方面在高位池模式上将诱食性和体色的短板拉上来,在土塘模式上我们推高推优,提高产量和成活率。今年我们的虾料增长可能达到30%以上,是增量贡献的核心板块。

东东:上半年全国的虾料应该掉了,粤海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增幅?

郑石轩:现在养虾业跟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行情好时,养殖户对成本不太计较,哪个饲料厂的政策好、支持力度大,就用谁的,反正养出来都能赚钱;现在虾价回归,养殖端就需要精打细算,对饲料的质量会更加在意,否则就不是赚多少而是赚与亏的问题。

粤海主张“三高三低”的技术路线,在产品上突出低蛋白高质量、低料比高长速、低损耗高健康等特点。养殖户使用后的成本就能比别人低、成功率比别人高,在行情低迷的市场环境中,相对更容易获得盈利,对粤海的虾料也就有了更高的评价。

4.进入第一梯队

东东:下半年,越南粤海、安徽粤海两个新基地都要投产了。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新厂运营会不会压力很大?

郑石轩:越南市场、华东市场的容量都很大,足以容纳我们几个基地来做。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就可以了,没指望也不期待一蹴而就。

东东:上半年,粤海提供了比较多的招聘岗位。在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技术、营销、管理)方面,粤海有哪些具吸引力的举措?

郑石轩:第一,一定要给优秀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粤海在国内的水产料核心市场都有布局,各基地生产的品种也比较齐全。因此,无论技术、销售还是管理,我们都能够提供相应的岗位。同时,粤海尽管成立时间超过30年,但现在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未来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能带给优秀人才更大的机会。

第二,提供各项强力的配套支持。现在,粤海的种苗质量已在行业前列,种苗场的布局也是全国性的;粤海的动保品类也比较齐全,效果也是杠杠的;加上饲料各品种的质量领先,客户粘性强,而且政策支持力度大。业务团队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去开发、去增量,让产品为客户带去更好的效益,这样业务团队做起事来就更有认同感,也更容易拿到销量和绩效。要是产品不好,团队总是接到客户的投诉,肯定没有什么积极性。

第三,在薪酬、费用的设计上有保障,向行业主流水平看齐,免除业务团队的后顾之忧。同时,绩效激励不低于行业主流水平,以及优秀员工还能享受股权激励。整体上,让大家有更多的盼头。

东东:探讨一个问题,个人觉得腰部的企业由于要追求规模,与头部企业的发展路径一致,未来承受的竞争压力反而大于地方企业。不知道您怎么看?

郑石轩:这是对的。头部上市企业利用规模、系统、资金优势,更容易把销量做上去;地方企业则有更大的灵活性或更低的成本,一个人做几个人的活;腰部的企业不大不小而五脏俱全,需要分工明确使得各项费用比较高,但体量规模又不如头部企业那么有优势,所以单吨费用较高。遇到市场比较艰难的时候,腰部企业往往更容易掉量。

对于粤海而言,我们必须尽快把规模做上去,今年起码要上百万吨。如果进不了第一梯队,往后的挑战会越来越大。同时,我们也要把内部运营效率提起来,各项指标至少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进行有效的成本管控,把钱花在刀刃上——该花的钱多少都乐意花,不该花的钱一块钱也不能花。

更重要的是,粤海必须把技术优势凸显出来,做到行业领先。只有让养殖户实实在在低成本养好鱼虾,我们才能获得持续性、稳定性大增长的驱动力,才能实现自身的跨越。(文/数说水产唐东东)